「小病」不用愁,一味中藥幫您解憂

Powder| 2017-06-12| 檢舉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得以加快,面對越來越多的疾病,方便、快捷、有效的治療方法以及較少引起副作用的中藥成為了現代人所關注。其中,具有「取材容易,調配簡單,療效確切,使用安全,經濟實惠」等特點的一味中藥(單方),正是這些人理想的需求。其實,早在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用單味藥治療疾病了!

在此選取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疾病,並提供簡單的單味藥治療,以此來供大家借鑑: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道最常見的一種傳染病,是鼻腔、咽部或喉部急性炎症的統稱。中醫多按「感冒」、「傷風」等辨證治療。

生薑

功用:發汗解表,疏風散寒。

用法:取生薑9g(或加蔥白2根),每次加150~250ml清水,煎煮2次。混合2次煎液,加少許紅糖,分數次口服,每日1劑。或取生薑適量,搗爛後敷於大椎穴(位於人體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每日2-5次。

使用注意:生薑性溫,發熱口渴、舌紅苔黃等實熱證,或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等陰虛內熱證病人禁服。

板藍根

功用:清熱利咽,涼血解毒。

用法:取板藍根18g,每次加清水300-500ml,煎煮2次。混合2次煎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劑。

使用注意:畏寒怕冷、脘腹冷痛、大便溏瀉等脾胃虛寒證,而無發熱口乾等實火熱毒征表現者慎用。

紫蘇葉

功用:發汗解表,行氣化痰。

用法:取紫蘇葉15~30g,每次加清水300~600ml,煎煮2次。混合2次煎液,分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

使用注意:畏寒怕冷、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等陽虛、氣虛證,及發熱、口渴等里熱證病人慎用。

2 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屬胃腸消化道功能紊亂性疾病,是一類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礎的心身疾病。中醫多按「便秘」、「泄瀉」、「腹痛」、「郁證」等辨證治療。

黃連

功用:清熱燥濕,清腸止瀉。

用法:黃連適量,焙乾,研為細末,每次2~3g,每日3~6次。

山藥

功用:益氣養陰,健脾止瀉。

用法:取山藥(半生半炒)適量,研為細末,每次8g。開水調服,每日2~4次。或每日用山藥30~50g,與粳米100g熬成粥食用。

使用注意:山藥養陰,易助濕邪,故舌苔厚膩、脘腹脹滿較甚或食積明顯者均不宜服用。

3 失眠症

失眠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紊亂。中醫多按「不寐」、「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等辨證治療。

徐長卿

功用:行氣止痛,寧心安神。

用法:取徐長卿適量,打碎並研成細粉,製成散劑,每次10~15g,每日2次。

使用注意:發熱或口乾舌燥等里熱熾盛或陰虛內熱證忌用,體質虛弱者慎用。

酸棗仁

功用:養心益肝,安神斂汗。

用法:取酸棗仁適量,焙焦研細末,睡前溫水沖服15g,每日1次。

使用注意:有發熱惡寒等表征者慎服。

4 瞼腺炎

瞼腺炎(麥粒腫),俗稱「偷眼針」,為眼瞼皮脂腺受細菌感染而發生的急性化膿性炎症。中醫多按「針眼」、「偷針」、「土疳」等辨證治療。

菊花

功用: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用法:取白菊花10g,每次加清水適量煎煮,一煎約100ml內服;二煎約200ml洗眼,每日2劑,分早、晚用。

生地黃

功用:清熱涼血,滋陰消腫。

用法:取鮮生地黃50g,清洗消毒,搗爛取汁,與醋同量調勻,外敷患處,紗布包紮。同時取生地黃20g,每次加清水500ml煎煮2次,混合2次煎液,分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

由一味藥組成的單方,藥力大多較專一,若使用準確、合理、精當,對一些病症有神奇的療效。但一味中藥作用終究單一,當病情複雜、變化時,需配伍其他藥物使用,必要時還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以確保用藥安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5329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