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養好脾胃的方法您知道嗎?

導讀 - 胃病是常見病 6大角度養護好脾胃

俗話說「十人九胃」,就是說十個人當中就有九個人有胃病,是高發病率疾病。患胃病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許多的胃病患者,年紀不大,卻有很長的胃病史,這多是大中學生或者上班族,多是由於長期生活方式不當或長期用藥傷了脾胃。中老年人的發病率也逐漸增加,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常見。脾胃病多復發,帶來的危害大。編者從慢性胃炎的小知識、中藥調養、針灸調養、體育鍛鍊、心理調養、飲食調養(主要猴頭菇)角度讓您自己養護脾胃。脾胃好氣血足,進而全面康復慢性病,以養達治,守護健康。

脾胃重要性

中醫認為「腎乃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後,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有賴於後天脾胃攝入的營養物質。先天不足的,可以通過後天調養補足,同樣可以延年益壽;先天非常好,如不重視後天脾胃的調養,久之就會多病減壽。【中醫的脾胃不是現代醫學解剖學上的脾與胃,就生理和病理而言,中醫所講的脾胃包括了整個消化系統,遠遠超出解剖學意義上的脾和胃的範疇。】

國醫大師金世元學習心得

也是生活感悟,可用三句話來總結,即粗茶淡飯,保護好脾胃腎,合理運動。

生命就像一棵樹,脾就像土壤,好的土壤能幫助樹來吸收營養。而腎則是樹的根,根扎得深,分布得廣,樹才能長得壯實。脾胃壞了,消化不好,人的營養就差;有病了要吃藥,藥到了胃裡無法分解,藥性無法起作用,吃了也等於白吃。腎功能不好,體內的廢物無法排出,這就是把一個人的根本破壞了。

一、慢性胃炎的小知識

慢性胃炎是指慢性胃粘腹病變。長期服用對胃粘膜有刺激的食物或藥物(如烈性酒、咖啡、辛辣和粗糙食物,以及脫水楊酸類藥物等),過度吸菸、過度精神刺激等均可引起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臨床症狀無特異性,半教有中上腹不適、脹痛,餐後較為明顯,其次食欲不振、噯氣、反酸、噁心等消化不艮症狀亦較常見。部分患者無症狀。

西醫認為慢性胃炎是多種病因引起的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其中80%-95%由幽門螺杆自(HP)感染,其他病因包括膽汁反流、外源性胃黏膜損傷因素{如高濃度酒精、非類固醇類抗炎藥(NSAID)和高鹽飲食}長期刺激及自身免疫目素。

中醫稱為胃脘痛,發生的原目主要是外感寒邪、飲食不節、七情失和,久病體虛等目素,影響胃氣和降,導致胃氣鬱滯,不通則痛。

慢性胃炎保養四要訣:動為常;素為綱;酒少量;莫愁腸。

二、慢性胃炎中醫調養 1.飲食調養

飲食不節可直掛導致胃炎發生,故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調養。首先應忌食生冷辛辣之品,煎炸難消化的食品也不宜多吃。飲食宜軟易消化,避免過於粗糙、過於濃烈的香辛調料和過熱飲食。進食習慣要養成細嚼慢咽,以達到易於消化、減輕對胃黏膜刺激的目的。少吃腌制、煙燻、不新鮮的食物。每餐飲食以七分飽為宜,不宜吃得過飽,更不宜多吃煎炸難消化食品。

總之清淡飲食,葷素搭配,飲食有節;三餐規律,細嚼慢咽。

(1)陽虛體質或胃中有寒者,可選用生薑、龍眼肉、羊肉等溫熱性的食品。

(2)陰虛體質者,可選用山藥、蓮子、薏米等健脾和胃的食品。

(3)性格急燥易怒者,可選用百合、大棗、小麥熬粥.有甘麥大棗湯的含義。

(4)石斛竹棗粳米粥:石斛12克、玉竹9克、大棗5枚、粳米60克。將石斛、玉竹煎煮30分鐘去渣.加入大棗、粳米煮粥,1日1次,連服7-8日為l療程,適用於肝火犯胃型胃痛。

(5)鯽魚粥:鯽魚l-2條、糯米50克。煮粥食.早晚常服。適用於脾胃虛寒型胃痛。

2.中藥調養

(1)山藥100克、雞內金100克、半夏60克、浙貝母40克,研成細末。每次3克,用水吞服,每日3次。用於各型胃脘痛者。

(2)百合30克、烏藥10克、木香10克。每日l劑.水煎,分2次服用。用於胃陰不足型胃病。

(3)焦山楂15克、元胡9克、香附12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用。用於氣滯胃痛。

(4)烏賊骨、白芍、甘草(比例3:1:1)共研細粉,每次3克,溫開水調服。適用於胃痛兼吐酸。

3.針灸調養

(1)體針:常用穴為內關、足三里、中脘,肝火犯胃配陽陵泉、太沖,脾胃虛寒配脾俞、胃俞。

(2)艾灸法:對於脾胃虛寒之胃痛,或中老年人胃脘隱痛、食欲不振者,可用艾條溫和灸中脘、梁門、足三里。

具體方法是:取艾條1支,點燃後直對穴位,距離以患者能耐受為度。一般灸10-15分鐘,使皮膚出現紅暈而不燙傷,每2-3天1次。症狀減輕後可適當減少施灸次數。病癒後仍可堅持灸足三里,每周1次,或每年定期施灸,不僅能健脾和胃、改善胃腸功能,還可增強體質、防病延年。

4.推拿調養

(1)自我推拿:用指壓法,分別取中脘、下脘、神闕、關元、足三里、內關等穴,在1分鐘內,用右手食指、中指,先按順時針方向,再按反時針方向,各按壓36圈。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2)推腹法:平臥位,將左手掌心按於劍突下,右手壓於左手背。自上向下推壓至小腹恥骨聯合處,推50次,每天1-2次。

5.體育鍛鍊

體育運動對慢性胃炎的養生保健可包括多種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等。中醫的導引如六字決、太極、八段錦、五禽戲等對增強體質,調攝精神具有很好的作用。

慢性胃炎患者可以選用一些合適的養生操,持之以恆,對本病的治療和預防復發有明顯的作用。

6.心理調養

情緒與胃炎關係密切,發怒、緊張,可導致胃肌收縮、微小血管痙攣、胃自身保護修復機能減退、胃酸分泌亢進等變化。患者一定要思想達觀、精神鬆弛、心情愉快。

脾胃主要靠保養,吃藥只能求急,卻治不好脾胃腸的病。要想保養好脾胃腸,中醫有「治病當論藥功,養病方可食補,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

藥食同源猴頭菇-健脾養胃佳品

猴頭菇質嫩味美,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既是食用珍品,又是重要的藥用菌。是我國著名的八大「山珍」之一,自古就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與熊掌、海參和鯊魚翅並列為四大名菜,子實體和發酵菌絲體入藥,性平、味甘,具有助消化、利五臟的功效,對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多種消化道疾病具有較好療效,並能改善神經衰弱、身體虛弱。

大量的醫學和藥理學研究表明,多糖是猴頭菇的的主要活性成分,採用高科技方法經提取、分離與純化、濃縮的精華多糖成分,充分保障了多糖的%高含量及高活性,使它達到適合人體吸收和利用的最佳狀態,重在「以養達治」,對調和脾胃是一種長期有效的呵護。

呼籲提高胃病的防治意識

1.胃腸疾病養治結合是關鍵,三分治七分養,每天定時定量進餐,不吃生冷、太硬、太酸、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少飲濃茶咖啡,多吃平時多吃些粥、面、小米湯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2.吃飯的時候,不分心,少談論,不看電視,少上網,每口飯都要細嚼慢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護脾胃腸要注意保暖,不能受寒,不吃涼東西,尤其是冰鎮的,再熱的天也要喝溫水。冬季時常用熱水袋貼在腹部,或者將手搓熱摩擦腹部。

4.要經常吃一些溫熱和養脾胃的食物,比如山藥、土豆、桂皮、羊肉、桂圓和平菇。

5.保持心情舒暢。人的情緒與胃酸分泌及胃的消化作用密切相關(已經證實胃潰瘍的發生於胃酸密切相關,醫學界也很早就認識到了「無酸無潰瘍。」),情緒低落時,即使是美味佳肴,也會味同嚼蠟。進食時要保持精神放鬆,心情愉快,不要邊談事或邊寫作邊進食,還不能太「操心」,因為中醫認為「思傷脾」。

6.服用猴頭菇多糖也要堅持服用,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病況程度不同,服用後顯現出的效果也存在差異,也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脾胃好氣血足,全面康復慢性病,以養達治,守護健康。

主要參考文獻:

北京市朝陽區中醫「治未病」宣傳冊 消化系統疾病——脾胃篇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胃健康與胃病調理》

中國保健協會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科普叢書《猴頭菇與胃健康》

上海科學技術技術文獻出版社《真菌多糖與腫瘤》

化學工業出版社《藥用真菌深層發酵生產技術》

中國工人出版社《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培訓教材》

宣傳冊《不生病長壽的秘密-神奇的猴頭菇養生法》《食用菌 健康的第一選擇》《食療蕈菌》

本文編輯為食藥用菌工作者,中醫預防保健調理師,後續會介紹更多關於食藥用菌(主要藥用菌應用科普)、養心養身(中醫中藥、食療藥膳、文化傳承、養生百科)等方面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52447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