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廚具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所以用鐵鍋炒菜的家庭也越來越少。不過還是有專家強調,用鐵鍋炒菜更有益於人體健康。
用鐵鍋的好處:沒有化學物,使用壽命長。鐵鍋由鐵鍛造,表層沒有塗抹任何有害人體的化學物質,只要保養得當,用個5年、10年沒問題。耐高溫、導熱快又均勻。
做出來的菜,不會部分燒焦、部分不熟,受熱較均勻。
炒菜時可少放油
鐵鍋用的時間長了,表面會自然生成一層油光,基本相當於不粘鍋的效果。
做菜時不必放太多油,從而避免攝入過量食用油。
鐵鍋的使用禁忌
鐵鍋易生鏽,人體吸收過多氧化鐵(即銹跡)後會對肝臟產生危害。
因此,使用鐵鍋還是有些禁忌的:女性長期在廚房做飯時接觸高溫油煙,會使其患癌危險性增加2~3倍!
每5名女性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人是肺癌!
炒完一道菜,就要刷一次鍋,再繼續炒下道菜。
清洗鐵鍋時必須要洗凈鍋內壁,並將鍋擦乾,以免鍋生鏽,產生氧化鐵。
盡量不要用鐵鍋煮湯,以免鐵鍋表面保護其不生鏽的食油層消失。
不要用鐵鍋盛菜過夜,因為鐵鍋在酸性條件下會溶出鐵,破壞菜中的維生素C。
刷鐵鍋時不宜用洗滌劑。如果鍋內有銹跡,可用醋清洗。
已經嚴重生鏽、掉黑渣、起黑皮的鐵鍋,不宜使用。
鐵鍋不宜用來熬藥、煮綠豆。
用鐵鍋炒菜可以補鐵嗎? ico
有街坊疑惑:聽說鐵鍋烹調能補鐵?
真的是這樣嗎?
我有貧血問題,是不是做菜就必須用鐵鍋呢?
首先要肯定的是,鐵鍋烹調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這種來源,通常叫做 烹調器具帶來的金屬污染。
它的原理很簡單,鍋壁上的鐵在鏟子的刮蹭之下,有微量碎屑掉下來;接觸到食物中的酸性物質之後,就像中學化學裡學過的原理一樣。
會變成鐵離子,混入到食品當中,增加食物中鐵的含量。
國外多年前的測定表明,用鐵質平鍋來炒蛋時,炒蛋中的鐵含量竟能增加兩倍。
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於多少鐵有機會進入食品。
自然,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面積越大,食物的酸度越高,進入食物中的鐵就越多。
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的作用要比炒肉的作用更大一些;如果是番茄之類酸性的蔬菜,效果可能更大。
另一方面,烹調時所放的油脂也有關係,因為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的接觸;油放得越多,則鐵溶出的機會就越小。 目前人們炒菜時用油量都很多。
70年代我國城市人均烹調油用量每天不足10克,2002年已經達到44克,對鐵鍋中鐵的溶出是不利的。
從這個意義來說,在過去貧困時期,人們做菜、烙餅時主要使用鐵鍋;而且烹調時放油非常少,所做的菜肴又是以蔬菜為主,客觀上有利於鍋體中鐵元素的溶出。
儘管這種鐵為非血紅素鐵,吸收率並不高,估計只有3%以下 ;但由於每日攝入,對於缺鐵的人來說,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鐵來源。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