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可是有的人是胖得離譜, 而有的人卻是瘦得離譜,一點都不均衡,缺乏形體美感。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人出現肥胖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肥胖的根本原因是本身胃中元氣旺盛,吃得多,而且吃多了也不會傷胃。
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指出:「 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可謂是一語中的,概括出了肥胖形成的根本原因。這種肥胖也就是現代醫學裡說的單純性肥胖,很多青少年的小胖子多是這種情況。對於這種情況,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控制飲食,少吃肥膩食物,多進行一些減肥運動。
有的人脾胃虛弱,平時吃東西很少,這種情況下多數人會變瘦。但是也有的人吃東西少卻會變胖,他們經常會半開玩笑的說:「我怎麼感覺我喝涼水都會長肉呢。」這種胖就是我們說的虛胖,而且這種人經常會感覺手腳沒勁兒。如果你注意一下,我們周圍可能有很多朋友都是這種情況,用手一按他們身上的肉,一按一個坑兒,平時他們也是懶洋洋的,總感覺沒什麼活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他們的肥胖主要是因為脾氣壅滯、痰濕內盛所致。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也挺能吃,不一會兒還餓,但就是不胖,反而還很瘦,這是怎麼回事呢?這種情況在中醫里稱為消谷善飢,是因於胃火熾盛所致。胃是主受納的,若是你本身胃火大,食物消化得就快,食物進入胃裡就像是乾柴投入烈火中,一會兒就燒沒了。若此時你的脾氣再虧虛,則脾就會運化無力,不能把營養輸送於全身,而肌肉得不到營養,自然就瘦了。這也是胃熱熾盛型消渴(糖尿病)的一個典型症狀。太胖了不好,太瘦了也不好,不管是胖了,還是瘦了,我們都應該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脾胃是否存在健康問題了。
再說說「女人如何變美」,女人想要變美最根本的就是要補益氣血,保證氣血的充足,而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因此補脾胃就是補氣血,是讓自己變美的前提。敢問世間哪個女人不希望自己變美麗?可是時間的腳步是留不住的,再加上現代人的飲食過於精細、工作壓力過大、運動量少、環境惡化等原因,導致很多人的面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肌膚變得晦暗粗糙,斑點多多,即使再高明的美容師,恐怕也難掩其憔悴之態。
很多女性朋友為了留住青春、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可謂是費盡心思、想盡辦法,四處尋找所謂的靈丹妙藥。有的人不惜花高價買進口化妝品,企圖用化妝品來掩蓋自己即將褪去的美麗。殊不知,使用化妝品美容就如同揚湯止沸。往沸騰的水裡加一些涼水,雖然暫時可以止沸,但這種方法是治標不治本的,過一會兒水還是會沸騰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抽掉鍋底的柴草,即釜底抽薪,從根本上消除水沸的基礎或依靠物。因此,想要美容,我們要從根本上想辦法。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氣血充足才會有好面子。氣和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氣是血的統帥,血是氣的母親。血是物質性的,它輸送到人體各處,為身體提供必要的營養;氣是功能性的,它推動著血液的正常運行。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氣和血就好比汽車的電和汽油,電是無形的,油是有形的,缺了誰都不行。人在年輕的時候,氣血旺盛,運行正常,容顏也靚麗;到了老年,人的氣血虧虛了,人也變得老態龍鍾了。反過來說,如果你身體的氣血提前失調,那麼用再好的化妝品、天天去做美容,也不會從根本上延緩衰老。《黃帝內經》認為,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尤其是女性朋友一過了35歲,氣血虧虛得厲害,月經、懷孕、生孩子、哺乳這些時期都嚴重地損耗著身體的氣血。看看周圍那些結完婚生過孩子的女性,有幾個還能像以前一樣保持光鮮的。
女人想要變美就要補益氣血,而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因此補脾胃就是補氣血,是讓自己變美的前提。胃是水谷之海,且為多氣多血之腑。朱丹溪在《局方發揮》中曾提到:「 胃為水谷之海,多血多氣,清和則能受。」 其意思就是說,胃就像大海一樣,什麼氣啊、血啊都存在這裡,只有胃的功能正常,這個大海才能變得平靜。脾是主運化的,運化營養精微,同時脾還主肌肉,這樣營養精微通過脾的運化,輸布於全身,包括肌肉。因此,脾胃功能正常,人就會氣血旺盛,面色紅潤,肌膚也有很好的彈性。
脾除了運化水谷精微以化生氣血外,還主運化水濕,即脾對體內水液的吸收、轉輸和布散起著促進的作用。如果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失常,則會出現水濕停滯,產生痰飲等病理產物。比如說,眼袋、顏面浮腫等,多是因水濕運化不利所致。水濕停聚化熱上沖,熏於顏面,又會出現青春痘、酒渣鼻等皮膚問題。我們前面還說過,女性朋友一生要經歷月經、懷孕、生孩子、哺乳這些生理活動,而這些生活是依靠臟腑、經絡、氣血的共同作用來完成的。 脾胃是氣血生化的源泉,因此這些生理活動也要依賴脾胃的調節。脾胃健旺的女性朋友,能吃能睡,精血充沛,月經也會定期到來,懷孕生育也會正常,生的孩子也有足夠的奶水吃;一旦脾胃失常,就會出現月經少、流產、胎兒保不住、產婦母乳不足等問題。
對於氣血不足者,我們可以通過刺激穴位的方法進行補氣養血,其中氣海穴、膈俞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都是既能補氣又能養血的常用穴。氣海穴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膈俞穴是解決血液問題的重要穴位,兩穴相配,補益氣血的效果非常好。足三里穴和三陰交穴分別屬於胃經和脾經,是補氣血之源脾胃的。除了膈俞穴外,其他3個穴我們都知道了位置,那膈俞穴在哪呢?它在我們的背部,當第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寬處。該穴療效明顯,刺灸該穴可起到養血通脈、理氣止痛作用。用這幾個穴位補氣血,灸法效果比較不錯。我們可以用艾條對每個穴位進行溫和灸10-20分鐘。只要我們能長期堅持,就會讓我們變得氣血十足、美麗動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