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虛弱,容易疲勞、手腳冰涼,怕冷、容易腹瀉,喜歡熱、月經總遲到,常有血塊,易痛經、腿腳容易水腫、下肢容易無力,酸麻,易犯腰痛、夜尿多……如果這些情況中如果占兩樣這些症狀就要小心了!你很有可能就是寒性體質。
為什麼會體寒?
1、熬夜
在中醫養生看來,子時睡覺至關重要,晚上十一點前要進入睡眠。因為子時這個時候陰氣盛到極點,而陽氣初生,是陰陽交接的時間,只有在睡眠中才能順利進行。如果此時不睡覺,即把陽氣之苗一棒子打死了。長此以往,陰盛則陽虛,陽虛則寒。
2、穿露臍裝
短裙、露臍裝、露背裝……夠性感吧,也夠凍人。而且露的這幾個部位,偏偏是最怕受寒的。肩關節、膝關節就不用說了,這都是人體薄弱之地,最受不得沾風寒受涼。更要命的是頸背和腰腹,小腹為元氣的中心,身之重地,腰為腎之府,頸背屬於一身陽經之總管——督脈的位置,這些地方露著,您不受寒才怪呢。
3、貪冷飲
一到夏天,雪糕、冰棍、冷飲,是多少人的最愛?更有甚者早上起來也是一大杯冰水,水果也是從冰箱裡拿出來就吃。就這樣,長期吃著吃著,內寒就吃出來了。
4、內臟虛
內臟一虛,功能與活力下降,內寒就會叢生。加之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對身體正能量變本加厲地消耗。如果你還不注意養生,就會導致耗的遠遠大於養的,內臟功能虛弱,內臟運轉慢就滋生出內寒了。
5、不運動
動為陽,靜為陰,生命在於運動,只有常運動,氣血才能不淤不堵。而現代人最缺的就是這個,在家歇著,出門坐車,上班一坐坐一天。總不動,氣血運行就弱,體力就會下降,內臟功能減弱,則寒從內生。
6、外寒
外環境的寒,比方說秋冬氣溫下降,天氣寒冷,您穿衣不注意,就容易感受風寒,但有意思的是,現代人其實更多是在夏天受的寒。
女人體寒的危害
女人最怕的就是「冷」。體寒會導致身體血氣運行不暢,從而導致臉長斑點。體內的能量不能潤澤皮膚,皮膚就沒有生氣,粗糙乾燥。最糟糕的是,我們的生殖系統是最怕冷的,體寒會引起宮寒,從而造成不孕不育或影響胎兒發育;宮寒還會引起月經不調、子宮肌瘤,嚴重還會得子宮癌。人長期處於寒性體質,還會導致腸胃炎、腹瀉、便秘等情況,還會有頭痛、腰痛、關節痛、神經痛、風濕痛等各種疼痛症狀。
你是幾級體寒?
一、輕度體寒症狀
1、怕冷,手腳冰涼。
2、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復期長。
3、生理期經痛嚴重,腹部有垂墜感。
4、面色暗淡,無血色。
5、易疲勞,關節部位易酸痛。
6、睡眠質量差,睡眠淺。
符合以上3項即可視為輕度體寒。
二、中度體寒症狀
1、口腔內易發炎,易長口瘡。
2、容易便秘,經常覺得肚子漲。
3、生理期紊亂,天冷後易延期或量少。
4、皮膚乾燥易乾裂。
5、腳後跟易乾裂,腳部血液循環差。
6、愛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
符合3項或以上,為中度體寒。
三、重度體寒症狀
1、下半身水腫嚴重。
2、尿頻,尿液不易排出。
3、睡一夜手腳仍冰冷。
4、起床時手腳發麻。
5、經常感到疲倦,四肢發酸,沒有精神。
6、經常感到胃脹氣。
7、月經總遲到,常有血塊,易痛經。
符合3項或以上,為重度體寒患者。
怎麼改善體寒?
艾葉屬於偏溫的中藥材,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草因其卓越的藥效,又被稱為醫草或千年草。古語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至高評價,而今它卻逐漸從生活中淡去。
據考證,艾葉用於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我國現在的第一部方書,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艾葉的療效與用法。在我國盛產優質艾葉的湖北蘄州,至今還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種植,家家收藏艾葉。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見艾葉的藥用價值。在臨床上,艾葉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呼吸道疾病。
艾灸是中醫流傳已久的一種養生治病方法,早在春秋戰國之際,人們就已經用艾草來作為針灸的必要工序了。《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這就說明艾能灸治百病,強壯元陽,溫通經脈,驅風散寒,舒筋活絡。
艾灸就是用燃燒的艾草在人體的穴位上熨、灼,使熱量通過穴位進入經絡,達到疏通經絡、祛寒療疾、養身保健的作用。可以灸療豐隆、足三里、三陰交、神闕等穴位,驅寒效果很不錯。
想艾灸,怕麻煩怎麼辦?
傳統艾灸明火不安全,過程繁瑣,操作不方便(需要專業人士施灸),並且價格昂貴。這款隨身艾葉溫灸貼就很好幫你解決這些困擾,運用了中醫灸法結合現代熱敷技術,沒有煙火,不需要他人幫助,直接貼敷,直達子宮,而且白天晚上都可以用,非常方便,可以輕鬆幫你改善體寒問題。而且使用艾葉產自「醫聖」張仲景故里,八百里伏牛山中原天然水藥場,天然無污染,生長年份足,藥用價值高,效果更好。
改善體寒的最佳時間?
「十個女人九個寒,還有一個虛」,女性體質為陰性,容易因寒涼而生病。正所謂「百病起於寒」。子宮是女人身體里最怕冷的地方,一旦胞宮受到寒濕入侵,血氣遇寒凝結,就容易造成月經不調和痛經、容顏憔悴衰老、甚至不孕等。
《黃帝內經》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相符,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而藏於冬。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也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三伏時節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艾草為純陽性,在陽氣最旺盛之時艾灸,將雙重陽氣作用於體內滲入經絡,通過經絡的氣血直達病所,最大限度地以熱治寒、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寒逐濕、鼓舞陽氣等。
特別是端午九毒日,也就是5月30-6月1日;6月9日-6月11日和6月19日-6月21日,這9天是一年中最毒的時候,同時這也是排毒,排寒濕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艾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意事項:
分體質:艾灸適宜虛證和寒證,如虛弱怕冷、久病久泄、關節冷痛、寒咳哮喘、風寒感冒等;不適合實證和熱證患者,如上火、口舌生瘡、大便乾結、小便短黃、發熱等。
分人群:青壯年和男性可以多灸,婦女和兒童宜減量、少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灸。
分身體狀況:極度疲勞,過度飢餓、口渴,醉酒時都不宜治療,大悲、大喜、大怒等情緒不穩定時也不宜用。
分時間:做艾灸一般灸半小時左右,時間不能過長,一天灸1~2次。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