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最怕這幾種不要命做法!脾胃差怎麼養?

Snow| 2017-05-26| 檢舉

濕氣是什麼?【理論】

我們常講的「濕氣」不是虛有的東西,中醫講致病源有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最怕的就是濕邪。

因為濕容易滲透,與其他五邪勾搭一起,形成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使得廣東、福建、浙江一帶地區居住的人,又熱又濕,多為濕熱體質。

怎麼判斷濕氣類型?【判斷】

寒濕典型表現

濕熱典型表現

濕氣幾乎成為一種現代病,飲食不節、長期吹空調、懶於運動,這些人們自以為「安逸」的行為,超過了脾臟的承受能力,讓脾胃也跟著矯情起來了!

濕氣最怕這幾種不要命做法!【禁忌】

1、潮濕環境,外濕重重

外濕是引起濕氣的重要因素。比如居住環境潮濕、穿潮濕衣物、洗澡洗髮後未吹乾、地板潮濕等。另外,對著空調吹冷風,是最禁忌的。

2、避開生冷、甜膩食物,別喝酒!

外部環境只是誘因,「病從口入」內濕才是主因。中醫認為脾胃主濕,所以,如果發現濕氣重,就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暴飲暴食、涼拌食品,冷飲、甜食、酒,因為甜膩化濕、酒助濕邪。

3、濕熱體質、寒濕體質不辨證調理

很多人並不能準確的分辨體質,就去盲目去濕氣,比如千遍一律的用紅豆薏米去濕,效果大都不明顯,而寒濕體質還會加重脾胃虛寒現象。

脾虛濕氣重怎麼治?【調理】

中醫於去濕頗為見效,大眾也崇尚「藥食同源」,今天養生君告訴大家幾個去濕效果比較好的食材,自己在家熬粥、泡水都可以用。

【薏仁】

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但寒濕體質不能用,濕熱體質平時可以用熬粥喝,注意要先炒一下再熬粥。

【赤小豆】

疏風清熱、燥濕止癢、潤膚養顏的功效。其內服有化濕補脾的功效,對脾胃虛弱的人比較適合。

【白朮】

《神農本草經》:術,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有健胃強身之效,尤其對四肢無力、食欲不振等有特效。

【茯苓】

茯苓為利水滲濕、健脾益胃、寧心安神的良藥。且茯苓藥性平和,利水但不傷正氣,因此不管是濕氣偏寒還是偏熱,均可用茯苓去濕。

【芡實】

味甘、澀,性平。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如有脾虛引起的腹瀉、腎虛引起的尿頻尿急滑精及女性的帶下病等平時可多吃芡實。

【茅根】

即為白茅的根部,是利尿祛濕的好食材。

【砂仁】

砂仁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如有脾胃虛寒、濕氣滯留、嘔吐腹瀉及妊娠惡阻等症狀均可用砂仁來緩解。另外砂仁還可開胃、化滯、消食。

【淡竹葉】

具有清心除煩、利尿通淋的功效,對於牙齦腫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療效,民間多用其莖葉製作夏日消暑的涼茶飲用。

【小茴】

小茴性燥熱,適用於虛寒體質,如果你是寒濕則再適合不過了,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效,但注意不要食用過量。

【甘草】

甘草具有和中緩急、健脾補氣、潤肺利咽、解毒消炎的功效。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藥材,但久食甘草會出現浮腫及高血壓。

【木棉花】

《中藥新編》中記載「木棉花可利尿及健胃」,有清熱利濕,解毒的功能。

【香薷】

香薷微溫,適用於寒濕體質。香糯可發汗解暑、利水消腫、養胃散濕。

如果很多人覺得食療見效慢甚至沒效果,熬中藥費時間,不想自己做,也可以買成品袋泡茶方便使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51584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