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表就知道你缺什麼營養! 專家列出「食物清單」打救
現代人生活忙碌,往往在吃飯這件事上不願花費心思:來不及吃早餐,隨便應付幾塊餅乾了事;中午圖省事,點個快餐外賣搞定;晚上下館子,偏愛重口味菜肴……
別看你三餐不落,吃得不少,體內可能還缺乏必 需營養素,從而帶來各種健康問題。
好在身體會發出「警告信號」來「抗議」你的不負責任。《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綜合美國《赫芬頓郵報》的報道,採訪多位營養專家,用一套科學的食物清單「安撫」你脆弱的身體。
1
經常感覺疲勞
許多人把疲勞當成正常的生理反應,卻不知道疲勞竟然和飲食也有關係。
人體缺鐵時,可能引發缺鐵性貧血,出現食慾減退、煩躁、乏力、面色蒼白、心悸、頭暈等症狀。
全穀物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能穩定血糖水平,讓人充滿能量。
2012年一項研究發現,靜脈注射維生素C讓受試者在下午的工作中更有精神,因為維生素C能加速鐵吸收。
推薦食譜
易疲勞者首先要補充能量,多吃全麥主食和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其次,要補鐵和維生素C。
2
腦子感覺不夠用
大腦就像個「貪吃王」,消耗著人體攝入能量的20%。
如果近段時間總感覺自己思維能力下降、記不住事情、腦子不夠使,就可能是營養不良的信號。
推薦食譜
首先要有適量的碳水化合物,以滿足大腦的能量需要。
注意力與連接大腦神經元的神經纖維髓鞘有關,需要歐米伽3脂肪酸。
記憶力的好壞與神經元的興奮程度有關,應補充乙醯膽鹼;富含膽鹼類物質的食物,能促進乙醯膽鹼的合成,幫助提高記憶力。
補充碳水化合物 補充歐米伽3脂肪酸 補充膽鹼類物質
3
牙齦反覆發炎或出血,可能與維生素C攝入不足有關。
齲齒、牙齒脫落與高糖食品攝入過多和纖維素攝入不足有關。
口腔潰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愛吃辣以及喜食熱性食物,包括牛羊肉、荔枝、橘子、菠蘿等。
舌炎、舌裂、舌水腫與長期進食精細米麵導致的B族維生素缺乏有關。
推薦食譜
陳霞飛表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注意口腔衛生,改善飲食結構;粗細糧搭配、葷素搭配;少吃甜食、油炸食物、熱性食品;補充維生素C和纖維素,烹調蔬菜時以熱炒和涼拌結合為宜,以免損失維生素C;吃夠維生素D。
4
毛髮變得乾枯
頭髮乾枯、變黃、脫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飲食因素有:缺乏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C、鋅、鐵等。
許多年輕女性為愛美而節食,往往導致蛋白質、能量攝入不足,結果身體是瘦下來了,也犧牲了一頭秀髮。
陳霞飛表示,營養充足才能滋潤毛囊,養出烏亮秀髮。飲食上要保證充足的主食、蛋白質和必需脂肪酸。
補充脂肪酸 補充鋅
5
提早出現衰老症狀
推薦食譜
陳霞飛建議,每天要吃兩份水果加三份以上的蔬菜。
一份水果等於兩個小型水果(如獼猴桃)或一個中型水果(如蘋果、橙)或半個大型水果(如西柚)。
6
體重突然增加或減輕
體重減輕,可能與沒時間吃飯或減肥導致營養攝入不足有關。譚桂軍表示,人體正常節律一般是4~6小時吃一餐,不按時吃飯讓體重波動,還可能導致胃排空生理過程紊亂,影響內分泌,導致胃炎。
體重突然增加,可能是秋冬和冬春交替時,因天冷而貪吃;女性經前期飢餓感強,愛吃零食,導致發胖;聚會和下館子多,管不住嘴,也會導致發胖。
推薦食譜
譚桂軍和陳霞飛建議,再忙也要按時吃飯,可制定一個飲食計劃,合理安排工作與吃飯的時間。
7
被消化問題困擾
8
傷口癒合是一個複雜但有序進行的過程,應確保營養均衡。加速傷口癒合、增強免疫力以避免傷口感染,需要蛋白質、微量元素、能量等多種營養素的參與。
9
免疫功能變差
《美國營養協會期刊》刊登的文章指出,體重經常波動的人更容易患流感,因為不良飲食習慣會損害免疫系統,讓人總感覺不舒服、經常感冒等。
在保證食物多樣、飲食均衡的前提下,適量補充身體必備的營養素,可以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推薦食譜
維生素E是免疫調節劑,維生素C是免疫系統必需維生素,鋅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維生素E 植物油、堅果、豆類、穀類
最後專家提醒,平時就要注意合理平衡的膳食,否則後果只有身體來「買單」。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