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告別體內濕氣,需要打組合拳,從飲食、運動、情緒、食療、溫針灸,全面調理。如果只是依靠食療祛濕,而不去調理體質,體內就會不停的產生濕氣,只要一不吃祛濕的食物,馬上就會濕氣重。
按:夏天是濕氣最盛的季節。因為夏天氣溫高,雨水多,熱蒸水騰,自然會濕氣盛。對於那些原本就濕氣重的人來說,夏天會感覺不太舒服。更重要的是,濕熱體質或脾虛濕重的人,身心倍受煎熬,皮膚油膩、毛孔粗大、長色斑、眼睛不透亮……越長越丑,都開始嫌棄自己了。
文 I 李無忌(正安中醫特約醫師)
濕熱不除五大醜
01 黑眼珠發黃
從眼睛也能看出一個人是否健康,因為眼睛與身體經脈相連,五臟六腑的精氣都注於眼睛。健康的人,眼睛黑白分明、清澈透亮,黑眼珠顏色青而有光澤。眼睛的五輪學說認為,黑眼珠屬肝,如果你的黑眼珠看上去有點黃,但不是黃疸的那種黃,經常上眼皮腫、眼屎濕又多,肯定是肝經濕熱導致的。
02 皮膚油膩、毛孔粗、長痘痘
皮膚是排毒去污的重要通道,身體里多餘的東西,很多時候都需要通過皮膚無數個毛孔散發出去,濕熱多了,就算毛孔再多,也不夠用啊,這種超負荷狀態最終導致皮膚油膩、毛孔粗大、長痘生瘡。如果鼻翼也紅,甚至酒糟鼻,那脾胃肯定有濕熱。
03 黃褐斑
黃褐斑還有個名字叫「肝斑」,主要跟肝氣鬱滯、濕熱內蘊、陰虛火旺三個因素有關。如果臉上有斑,又伴隨著胸悶、兩肋脹痛、身重乏力、大便黏滯、胃口不好,說明你是因為肝脾不調、濕熱內蘊引起的,需要清熱除濕、疏肝解郁。
04 生殖系統炎症,體味重
女人身上有一種特別的清香,但肝經鬱熱的人,這種清香會被一股腥騷味兒取代,因為肝經向下走時經過陰部,肝經里的濕熱一定會沿著肝經侵犯陰部,給細菌、病蟲提供溫床,引起陰部瘙癢、白帶增多、白帶異味等。男人容易體味重,陰囊潮濕、陰囊濕疹、前列腺炎。
05 岔氣
我們平時說的岔氣,其實就是兩肋發痛。心情不好、情緒波動大的人,肝氣鬱結,脾生的濕熱最容易聚集在肝中,引起肝經濕熱,兩肋脹痛。
濕氣重的人有哪些具體表現?
「濕氣重」是中醫的用語,也是近幾年來人們談論較多的詞。
濕氣重的人喜歡吃重口味的食物,辛辣油膩高鹽的食物吃多了,會導致經脈不暢和阻塞,從而加重體內的濕氣,如此就進入了惡性循環。
濕氣重的人容易肥胖,因為濕氣過重會造成氣血不足,經脈不暢通,身體里的廢物難以排出體外,人就越來越胖。再加上濕氣重的人怕冷,身體就會囤積更多脂肪來保溫,所以人容易發胖。
濕氣重的人氣色也不好,因為經脈不暢導致體內毒素沉積、濕氣蘊藏,皮膚容易變得粗糙,膚色也容易偏黃暗。
此外,濕氣重的人還常伴有走路腿發沉、容易疲乏、大便發粘(不易衝掉)、頭髮蒙不清爽、睡覺時流口水、小肚子大等等。
如果你已經有上述症狀,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比較重了,需要好好調理,因為長期體內濕氣較重的話,很容易患上各種疾病。
濕氣重該如何進行調理?
近幾年來,廣為流行的紅豆薏米湯,已經成為大家去濕氣的首選食療。不可否認,紅豆薏米湯的確有去濕氣的作用,但卻是治標不治本,因為沒有阻斷產生濕氣的源頭。
要想徹底去除體內的濕氣,需要從幾個方面調理:
01 晚餐要少吃,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膩的食物、少飲酒、少喝冷飲,這樣才能養護好脾胃,避免體內濕氣的產生,從源頭上解決濕氣重的問題。
02 多運動,每天走路40分鐘,或練太極、瑜伽等有助於改善微循環的運動。這樣有助於保持經脈氣血的暢通,避免體內垃圾廢物留滯,使得體內濕氣無處藏匿。
03 少思慮,多靜心,因為思慮過多會傷脾,脾虛則生濕。精神緊張、壓力大、情緒不舒暢的人,很容易變成濕氣重的體質。
04 常服去濕健脾湯:白扁豆15克,鮮山藥50克,芡實15克,蓮子15粒,大棗3枚(掰開煮)。
05 必要時,可定期用溫針灸調理。通過溫針灸來溫通經脈,保持經脈暢通,才能讓體內的垃圾廢物和濕氣無處藏身,從而徹底改變濕氣重的體質。
所以徹底告別體內濕氣,需要打組合拳,從飲食、運動、情緒、食療、溫針灸,全面調理。如果只是依靠食療祛濕,而不去調理體質,體內就會不停的產生濕氣,只要一不吃祛濕的食物,馬上就會濕氣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中醫學習筆記,如有疑問煩請公眾號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9635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