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要道和身體外界聯繫緊密,經常鬧點小毛病是難免的。其中,嗓子乾燥、灼痛、吞咽困難是相對常見的現象。這個時候怎麼辦?我們來看看先賢大醫們是如何做的吧。
翻開現代中醫學巨著《醫學衷中參西錄》,我們會發現其作者,近現代中西醫結合領域的創始人張錫純,雖然活人無算,但畢竟也是肉體凡胎,普通人有的病,他也容易患上,而且他也喜歡把自我治療疾病的心得記錄其中。對於嗓子疼,張錫純有一個「愚用之屢矣。隨手奏效者不勝記矣」的方法。這就是妙用生地。
準備生地黃30克,切片之後,外面裹上一點硼砂,然後一片一片慢慢地嚼,細細地咽。不知不覺,咽喉腫痛的問題就會得到緩解甚至痊癒。
這個方法為什麼能奏效?這得益於其中的生地黃。
對於咽喉灼痛,吞咽困難,我們都知道它是典型的熱證,致病緣由與外感風熱或者外感風寒久而化熱有關係。但無論怎樣,清熱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所以,我們用生地黃(如上圖)。生地黃的主要作用就是清熱、涼血、滋陰,對虛熱、實熱都有改善的作用。《本草匯言》說它「為補腎要藥,益陰上品,故涼血補血有功」。《本草新編》說得更加直接:「生地,涼頭面之火,清肺肝之熱」。可見,對於咽喉腫痛,用生地黃是十分對症的。
生地黃為什麼要裹一點硼砂?硼砂清熱解毒,歷來是治療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的良藥。但是,硼砂本身有小毒,因此做內服必須小心。張錫純是中醫大家,因此藝高人膽大,在生地黃外面裹一點硼砂。作為普通人,我們在沒有中醫師指導的情況,不要這麼用。只需用生地黃就可以了。
在這裡還需強調的是,在用生地黃改善咽喉疼痛的時候,必須細嚼慢咽,不能煎湯服用。因為咽喉疾病病位在上,如果煎湯其性下趨,不如細嚼慢咽,使得藥性與唾液有效混合,慢慢地滋養患處,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療效。
另外,體內寒濕較重的人,脾虛的人,儘量不要過多服用生地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920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