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40歲至65歲是人的健身黃金期?
2017-04-25 山人 圍棋緣
在運動強度和頻率控制上,中年人保持一周3到5次的頻度比較適宜,每次運動強度不必太大。
輕時沒養成健身習慣,中年開始晚不晚?答案是:不僅不晚,而且剛好!
日前,美國密西西比大學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在《運動醫學與科學》季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40歲到65歲的中年人是預防端粒縮短的 「黃金時代」。所謂端粒,是人體染色體的頂端,先前有研究表明,端粒的長度與壽命有關,運動的人端粒縮短風險低。儘管健身越早越好,對於人到中年的你來 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北京小湯山醫院有氧運動科主任牛國衛介紹,中年是承上啟下的年紀,一方面,很多人青年時在職場上拚鬥,各種應酬,忽視了鍛鍊,再加上生活方式不規 律,人到中年多多少少都有些小毛病;另一方面,在進入40歲後,生理機能大不如前,骨量丟失,骨骼中無機物增加導致骨骼脆性增加;肌肉的質量和重量下滑。 另外,心肺功能也從40歲起開始走下坡路,冠心病找上門不說,45歲到59歲之間心源性猝死率也在這一階段急劇上升。所以,過了40歲,多鍛鍊身體有益無 害!
當然,中年鍛鍊不可能像20多歲的小伙子那樣,應該是堅持量力而行和全面兼顧的原則。
這時候需要用運動對抗「中年發福」,肥胖會給心臟供血帶來極大的負擔,甚至導致高血脂、高血壓等。牛主任介紹,對於膝關節沒損傷,體重也沒超標的人,最好的運動方式是慢跑或交替快慢跑。跑步能增強心肺功能,改善新陳代謝,減低血脂和膽固醇水平。但如果是膝關節有損或體重超標的人群,最好選擇散步或 水中游泳。游泳對心肺,尤其是肺部的鍛鍊非常好,因為水的阻力、浮力和導熱能力可以讓人更快地消耗熱量,減肥效果最好。
另外,人到中年還應重視儲存肌肉,否則多種疾病將纏上你身。人體肌肉的儲存量可能影響到血液循環、骨骼健康等方面。可以說中年人存錢不如先「存肌肉」。
「存肌肉」的最佳辦法是體育鍛鍊。對於那些許久不運動的人,可以從運動負荷小又簡單的方法做起,將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結合起來,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滿足肌肉對氧氣的需求,同時配合包括舉啞鈴、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無氧運動,可增加肌肉量,防止其衰退。
在運動強度和頻率控制上,中年人保持一周3到5次的頻度比較適宜,每次運動強度不必太大,如果是日常運動,發現自己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劇,心「咚咚咚」響的感覺,那就差不多已經到運動最大強度了。這時,最好將運動放緩。鍛鍊不是競技,不必咬著後槽牙跟身體硬扛。
從我的健身經歷來說,是對的,我60歲,50歲開始健身,效果很好。
免責聲明平台重在分享,除署名外其餘內容均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版權屬於作者,如有侵權煩請聯繫刪除。
搜索微信帳號:usaweiqi
歷史精華文章排行榜:(關注後請回復黑框中的數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8623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