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嘴巴咀嚼食物「吧唧吧唧」、喝湯時「呼啦啦」,喝酒時「嗦嗦嗦「這些聲音非常讓人反感,近些年已經被很多人重視,尤其是在外面與人用餐,通常都會小心翼翼、細嚼慢咽來避免。
但其實還有一個比這更讓人反感的,幾乎每個人都沒注意:多話。
1.吃到開心時,邊吃邊說話,食物在口中隨著唾沫四濺;
2.還有那些喝了點小酒,精神一放鬆、興致一高,話就如打開了的匣子,收都收不住,食物都堵不住嘴巴。
3.或者有事情急切想說,不顧對方是不是在進食,自顧噼里啪啦的說。
上面這3種情況還算好的。
4.最怕那些以請客吃飯之名來「談事情」的,進食成了一個走過場的工具,美酒成了讓人放鬆警惕、以達成某種目的協議的手段,再豐盛的食物、再美妙的佳釀,都食之無味、簡直是暴殄天物。
但凡帶著目的來吃飯的,大都是「多話」之人。
如果被邀請的是「同道中人」,大家心照不宣、半推半就還好,最怕就是被懵逼的邀請來以為真是享受美食佳肴,卻不想變成了鴻門宴、或者飯桌變成了談判桌,心裡那無奈、尷尬、厭煩各種憋悶啊,對多話之人能夠有好感才怪呢。
關於喝酒的段子:
一.喋喋不休遭人厭
筆者一直以為父親不喝酒是因為身體「一喝酒就全身發冷打擺子」的原因,不能喝、所以不喝,昨日才知道,是因為他不想喝。「你看那些喝酒之人,有幾個喝了酒不多話的?飯桌上、下桌以後,找人喋喋不休,甚是煩人,清醒人看他們活寶似的。」
二.「咬人的狗不叫」
一位做商務翻譯的朋友,經常陪同國外人士做應酬飯局免不了。因為不懂中國,除了常規對話翻譯,也經常被詢問一些對國人的判斷性建議,尤其是同時初次認識幾個人、需要儘快判斷對方公司、個人實力,做出最妥當的對待,在不同公司、或者同一個公司的幾個人中找出「最重要人士」,則成了一個很考驗技巧的活兒。
朋友這樣對外國人說:
1.中國有句諺語:咬人的狗不叫,真正的Super man/Boss 大老闆、超級老闆,往往話不多,甚至很安靜,因為他們的實力就是無聲的語音,而且他們自己不喜歡多說,而是聽你說,或者問你問題;
2.中國還有一句古話: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用在說話上,可以這樣說:喋喋不休者、非虛即詐;那些多話的人,他們很可能是實力並不夠、需要用更多語言,或者更高的聲音來讓別人感覺他強大,有些蓄意詐騙的人,也需要用多的話語來說服別人上當;
3.如果不是心虛或心計,卻說話多、或高聲的,可能是讀書不多,教養不夠好的人。
三.如果我不想喝了,沒人能夠讓我多喝。
通常,一個人的多話、失態,是與喝酒過量的程度成正比的,別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喝多後遭來的嫌棄與失禮失態的尷尬,比所謂的「身不由己」和面子,更重要。至於飲酒過度對身體健康、社會安全和安定的各種害處,就不在此贅述了。至少,先別因為吃飯喝酒「多話」遭人厭就行。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