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四月用好此物,把惡寒、癌症、濕氣、病毒統統掃除!
今天就到了春意濃濃的農曆「陽春三月」了,逐漸暖和、濕潤的天氣,在滋養植物的同時,也滋生了濕氣、細菌和病毒!別以為它們離你很遠,其實春困、大便黏膩、感冒、咽炎、喉嚨發炎、牙齦腫痛等等這些都是濕氣和細菌病毒帶來的時令性疾病。對付春季這些時疾,一定要用這種有「醫草」之稱的 艾 草!艾葉草常見於我國南方,並不是一種非常稀少的藥材。在古代,艾葉草是人們抵抗瘟疫的重要藥材,而在現代,人們已經發現了艾葉草抗菌抑菌的作用。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1.臨床上,艾葉內服常用於治療下焦虛寒所導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病症,是婦科常用中藥之一,外用可治療濕疹瘙癢、疔瘡癤腫等皮膚病。
2.研究發現艾葉含異澤蘭黃素,它具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能鎮痙攣和治療胃潰瘍。艾葉黃酮類和多糖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艾葉多糖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
3.艾草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頭,還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
4.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對病毒和細菌有抑制和殺傷的作用,所以,可用之驅蚊蠅、滅菌消毒,預防疾病。
5.艾草用於針灸術的「灸」,艾葉之溫通經絡、散寒止痛,通過火的溫熱緩緩滲入皮膚,入於經絡,而能調經絡、肌腠、臟腑之沉寒痼冷。有溫補陽氣,又能散寒活血之功效。
6.用艾草泡腳有很多保健功效。因為它有著治病的功能,特別是在五月節乘著露水採到後的,藥效最好。
7.艾草還可入浴,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療效。
艾草食療方法
艾葉餃子
做法:將適量的新鮮艾葉、豬肉、生薑洗凈,混勻剁碎,加入適量食鹽、調料拌勻,做成餡料。以白麵皮包成餃子,水煮或蒸熟食用。
功效:具有散寒止痛、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虛寒體質,也適用於脾胃虛寒、慢性腹瀉、慢性咳喘等人群食用。
艾葉紅棗煮蛋
食材:艾葉干品 10 克(鮮品加倍),大棗五枚,生薑三片,雞蛋一隻,紅糖適量。
做法:將艾葉、大棗、雞蛋洗凈,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煮沸,雞蛋煮熟後去蛋殼,再入鍋煮 5~10 分鐘,調入紅糖,略煮溶解,去藥材渣取汁和蛋,飲湯食蛋。
功效:具有溫經散寒、益氣養血、安胎養神的功效。適用於婦女痛經、月經不調、崩漏或體質虛寒的人群食用。
艾草茶
用法:艾草茶,採摘的嫩艾草經過脫水乾燥處理而成,與泡茶葉一樣,用沸水沖開即可。喜歡甜一點的話,可以加入少許蜂蜜調味。對慢性咽炎的人來說,簡直是年度最佳飲品。
功效:它不僅能祛除體內寒涼之氣,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人體抵抗力,有效預防空調病等現代病。
【注意事項】
艾葉性溫,屬於濕熱體質、實熱或陰虛火旺的人禁用或慎用艾葉。
婦女孕期出現不明原因的出血、腹痛等症狀,需確診病情後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有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要謹慎用艾葉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6186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