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新宇:如果手指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中風,很多人忽略了
路新宇 經絡養生專家,著有《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上班族身體保養指南》。
來源:路新宇新浪博客
了解更多,請關注院長在線微信號:present-wired
被人們忽略的中風病人前期預兆
明代楊繼洲著的《針灸大成.治症總要》講到:「但未中風時,一兩月前,或三四個月前,不時足脛上發痠重麻,良久方解,此將中風之侯也。」「足脛」就是脛骨,人們稱作「迎面骨」,肝經在此經過,脛骨部位酸、重、麻等感覺預示著體內有肝風內動,肝陽上亢的情況,此時如果調理肝經就有可能避免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金針王樂亭》記述了北京已故著名針灸大師王樂亭關於中風前兆的經驗:「如覺手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動者,三年內必有大風之至」。這些都是長期經驗的積累、總結,實際意義重大,每一名醫生都有責任推而廣之。
《靈樞•經脈》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我們常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句話就來自於此。現在我們做個試驗,看看心經的經脈是否暢通,請讀者朋友左手呈敬禮狀,在左上臂下方如果有鬆弛的肌肉,而且捏之有絮狀的感覺、疼痛難當,即使還沒有心慌氣短、胸悶憋痛症狀,但你的心臟已經開始供血不足了。這塊懸垂肌肉是因為氣血不足,代謝產物長期堆積在此,而產生垃圾脂肪同時又進一步影響心經氣血的運行。(疏通心經的方法請參閱第四章)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大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句話真是太深刻了,口渴時再去掘井,要跟人動手時再去打造兵刃,的確是來不及的。國家大亂後去平變,雖然復歸安定,也已元氣大傷,治病也當在疾病尚未發作之時著手。
我們現代人在繁重的工作之餘頻於應酬、醉生夢死的時候總是高估身體的能力,再喝二兩也沒事,再熬一宿沒問題,身體好著呢!而一旦身體出現異常可能就到了有形的階段,要麼身長異物,要麼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這時才想起古人說得對呀,追悔莫及。更有甚者,帶病工作、帶病應酬,這和一台有故障的汽車上路行駛有什麼區別?早晚出事!所以通過「審微恙」隨時了解身體狀況實在是有必要、很重要!「審微恙」是將探查身體隱患的能力交給我們自己,親自動手與身體對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5416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