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是怎麼治感冒的?
現在的感冒,多是風寒外感,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寒邪挾風,外束皮毛,使人的體表受寒,然後阻滯氣血經絡的運行,讓防禦部隊到達不了指定的位置,導致外邪入侵。
此時,會打噴嚏,流雞蛋清一樣透明的清鼻涕、渾身發冷、怕風、嗆咳、頭疼、手腳冰涼、鼻音重。我一直強調,這個階段,極其重要,我們自己如果抓住這個階段,加以干預控制,則可以結束戰鬥,就沒有後面的各種嚴重的問題了。而且,這個階段邪氣尚淺,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就把問題搞定。
那麼,此時該怎麼辦呢?一切讓身體溫暖起來,氣血通暢的方法,都是可以的。在此,我推薦一個方法,是我現在最常使用的。
具體使用方法:干懷山藥片50克,熬水,開鍋30分鐘,喝山藥水。或者用懷山藥粉30克,先用一點溫水,將山藥粉調成糊糊,然後用剛剛燒開的開水,猛地衝下去,然後用調羹不斷攪拌,這樣山藥粉就變成了像藕粉一樣的糊糊,放溫,喝下去,多披件衣服,讓身體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除了這個方法,我們也可以借用身邊的各種條件,讓身體溫暖起來,雖然沒有補正氣的作用,但是救急也是可以的。
比如,我們可以從藥店買來紫蘇葉,如果感覺自己受寒了,就馬上用紫蘇葉三克,熬水,熬開鍋三分鐘即可,然後趁熱服下。等到身體微微出汗,就可以了。微微出汗,意味著氣血循環通暢了,但是千萬不要大汗淋漓。
也可以用熱水,或者紫蘇葉水泡腳,用電吹風,來吹後頸部的大椎穴那裡,也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
總之,任何讓身體溫暖起來的方法都是可以的,總體要達到的指標是:微微出汗。然後,注意保暖,不要被風吹到,身體就很容易恢復了。
如果我們比較大意,錯過第一階段,外寒深入,來到了第二個階段:外寒里熱。即外寒的症狀依舊,同時鼻涕也有黃色的,咽喉也容易紅腫疼痛,開始發燒等里熱現象。這個時候,我基本推薦這樣的搭配:藿香正氣水,配合抗病毒口服液。
藿香正氣散這個方子是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面收錄的,實在經典,具有散寒祛濕,芳香祛穢的作用。以前古人到了污濁的地方,遇到山嵐瘴氣,就要服用。我覺得現在,只要看看外面的天氣有霧霾,在外感的時候就可以輔助使用,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對於孩子,則可以用棉球蘸藿香正氣水,最好是那種酒精含量低或者無酒精的,放在孩子的肚臍里,用四面都有膠的創可貼覆蓋,效果也是不錯的。
而抗病毒口服液,成分有板藍根、石膏、蘆薈、生地黃、鬱金、知母、石菖蒲、廣藿香、連翹,其中也是清熱解毒的藥物居多,因為裡面也是考慮到了濕氣,所以尤其適合現在的環境。
這個抗病毒口服液的服用量,我一般會用得比說明書大一些,因為熬成湯藥往往是一碗的藥量,可是現在只喝一支小玻璃管的,我認為是不夠的,所以可以增加一兩支來服用。
如果還沒控制好,我覺得大家就不要自己來解決了,要去醫院,讓醫生幫助您解決問題,這樣更穩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4013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