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出汗,一輩子白乾」,為何汗對人體如此重要?

情感生活| 2017-02-28| 檢舉

「吃飯出汗,一輩子白乾」,為何汗對人體如此重要?

昨天寫了一篇關於吃飯流汗的文章,不到一天就有將近三千分享,十萬+的點擊量,文章質量並不算很高,但是能夠獲得那麼多關注量,通過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來,現代很多人有這個毛病,所以筆者打算寫一個系列,關於出汗的文章。

為什麼汗對人體那麼重要?

古希臘醫生希波克里特(Hippocrates)老早就提出過體液說。他認為人體內有四種液體:粘液、黃膽汁、黑膽汁、血液,這四種體液的配合比率不同,形成了四種不同類型的人,體液不僅是人體的組成部分,還是重要的人格塑造材料。約500年後,羅馬醫生蓋倫(Gain)根據體液學說進一步確定了氣質類型學說,把人的氣質類型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等四種類型,對應著黃膽汁、血液、粘液、黑膽汁在人體內占優勢的情況。

然而在遙遠的東方,我們的古人提出了更加細緻的體液學說,人體的體液分很多種,比如眼淚,唾液,涎液,汗,精液等等,這些都可以分別與人體的五臟相對應。而汗液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為汗液是人體最多的體液。

中醫認為

自古以來,中醫就認為,汗血同源,精汗同源,所以流失一分汗,就是流失一滴血,就是流失一分精,含對人體的意義無疑非常重要。 汗為心之液

汗出了與氣血精液同源之外,汗還有一個特殊的意義,那就是汗是心臟之液,只要汗出非常多,就代表心臟不好,而且這種汗出過多,就會出現心氣外泄的現象,對於一個人來說,非常不利。

如何捍衛我們的財產?

出汗表現在諸多方面,總體來說是最傷心臟,但是反應的卻是心臟與五臟之間的關係,比如吃飯出汗,其實就是心臟與脾胃之間有了問題,這個時候就必須特別注重調理脾胃,要祛濕。

有的人特別容易出汗,不分寒熱,不分時間,這種人則是心臟有問題,必須補心血,強心氣,如此才能真正止汗。

吃飯時出汗,則代表胃氣外泄,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現象,因為中醫認為人無胃氣則死,有胃氣則生,胃氣外泄,自然就是胃氣不斷消亡了,所以說「吃飯出汗,一輩子白乾」,吃進去的營養也只是借肚而過。

出汗太大就是虛

為何夏天會出汗?

夏天,在中醫看來是心所主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心臟的活動是最頻繁的,而且夏天也是人最難集中精力的時候,因為此時很容易心神受擾,心液外泄。

正是因為如此,赤道地區的人平均壽命要比高緯度地區人的壽命短,其中最主要原因在中醫看來就是心液外泄,心陽不足,《黃帝內經》所謂的「奉陽者夭,奉陰精者壽」。

如何止汗?

止汗最好的方法就是補心氣,在所有食物之中,心之谷為麥(小麥芽),所以麥芽是治療自汗的非常好的食品。

如果是因為衛表不固導致的汗出太多,則可以服用一些黃芪類食物,比如小雞燉黃芪湯等等,也可以用歸脾丸,一個集治療心血不足、脾胃氣虛於一體的好方。

如果是濕熱太重導致的汗出太多,則需要燥濕清熱,才能很好的止汗,常見的方劑有龍膽瀉肝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328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