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生活越來越好,患癌的人越來越多?老醫生一句話點醒你!

情感生活| 2017-02-27| 檢舉

為什麼生活越來越好,患癌的人越來越多?老醫生一句話點醒你!

現在癌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我曾看到一篇數據報道:「全國每5分鐘就有一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天有7000多人死於癌症。全國癌症發病形勢嚴峻,發病率與死亡率呈持續上升趨勢,每年新發癌症病300多萬人,因癌症死亡約250萬。」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我們進入了癌症的高發時代。其實,即使沒有這樣的年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老百姓對此也深有體會。

幾十年前,「癌症」只是一個遙遠的醫學名詞,就像剛聽說「愛滋病」一樣,跟我們普通人不沾邊兒。但是現在,想想我們的親朋好友、同事鄰居,幾乎每個人身邊都能找到癌症患者,說明癌症的陰影真的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為什麼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醫療水平越來越高,但是患癌的人卻越來越多呢?

一項中美醫學人士聯合調查的結果顯示:當動物性食物吃多了,膽固醇就會增高,癌症、心臟病等發病率就會上升;反之,植物性食物卻能有效預防、控制其發生和發展。也就是說,癌症的發病率與肉食的攝入正相關,吃肉越多的人,得癌的幾率越大。

作為歷史悠久的農業文明古國,中國歷來很崇尚植物性食物為主的生活方式,無論是源於道家的清靜養生、佛家的慈悲為懷,還是儒家的修身養性,比如孔子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孟子也說過:「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清淡素食,也就是植物性飲食,直接攝取來自光合作用的原始能量,這是最高效、清潔的生物能源,對人類健康非常有益。在各種祛病養生的方法中,總能看到同樣的忠告:多吃粗糧、蔬菜、水果。

而且,植物病不會直接傳染給人類,即使吃了有病的植物,人也只會嘔吐、腹瀉,簡單排出體外即可。而動物和我們一樣,有各種複雜的疾病,且跟人類的生物相似度更高,所以極易把自身的疾病直接傳染給人類,比如禽流感、非典等,都是動物直接傳人,甚至可能動物自身不發病,對人類卻很容易致命。

被中醫尊為「醫聖」的張仲景,他的著作與《黃帝內經》一起被奉為「中醫四大經典」。他就說過,動物性藥材只是不得已應急救命之用,所以在他的經典名方里會看到像「當歸生薑羊肉湯」這樣的方子。

對於天天火鍋、燒烤,羊肉不離口的現代人來說,對於醫聖竟用這樣的名方治病救人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沒準兒會有「這不就是一鍋夜宵」的疑惑。

北京腫瘤醫院的老院長徐光煒曾表示深感憂慮,因為跟飲食有關的癌症發病率上升非常快,我國癌症譜越來越接近西方國家,正是由於生活方式越來越西方化。自古以來,養生家都謹守「口腹之慾」的禁忌。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上就有過論述。《黃帝內經•素問•通評虛實論》上說:「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逆、發滿,甘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甘就是甜食,肥就是油膩食物,膏是指膏脂肥肉(也就是動物脂肪),粱是指精緻的細糧。

全句的意思就是說:凡是消谷善飢的糖尿病,突然昏倒、半身不遂、氣血厥逆、手足痿弱不收的心腦血管病,氣逆向上的高血壓等,這些嚴重危及生命的疾病都是過多攝入甜食和油膩食物的富貴人家最容易得的病,是因動物脂肪攝入過多、食物過於精緻導致的疾病。

老子《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這裡的「口爽」,是指失去味覺。也就是說,您覺得嘴上爽了,事實上卻失去了健康味覺的判斷力。作為脾胃病的醫生,我發現人們的胃已深受其害了,卻仍不自知。

更嚴重的是,患癌的風險正在日益加大,這可比胃病更要命。所以奉勸各位朋友,肉不是不能吃,一定要少吃,管住嘴才能防住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320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