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反酸、打嗝、脹痛?天天吃藥,不如三招去根!

情感生活| 2017-02-25| 檢舉

胃炎、反酸、打嗝、脹痛?天天吃藥,不如三招去根!

反酸、打嗝、脹痛是胃炎的常見症狀,我在給患者提供治療建議時,一般會考慮到他們的病程長短、發病根源,有針對性的給予治療建議和日常養護方法。

胃部輕微不適沒超過3天,未出現消化道出血、精神不振、發熱等現象,只要遠離致病因素,注意飲食,一般可以自行康復;

如果超過一個月,則說明胃功能出現障礙,需要適當的藥物介入治療,常用藥物有PPI、抗生素、鉍劑及一些中藥復方製劑;

如果患者在用藥的情況下,超過3個月沒有康復,或者症狀消失後一年內再次復發的,則要考慮胃黏膜自愈和免疫功能出現問題了。最好考慮一下藥物以外的根源性治療方法。

要想徹底擺脫反酸、脹氣、疼痛等病症,我們首先要明確這些症狀的根源:

1.反酸、燒心:黏膜損傷的炎性刺激、自律神經緊張等,都會使壁細胞功能失調會使胃酸分泌過多。長期反酸的患者不建議依賴抑酸劑,以免加重黏膜損傷,停藥後還會產生胃酸「反跳」。

2.打嗝、噯氣:脾虛胃弱,蠕動緩慢,食物滯留,異常發酵,產生組胺、硫化物、亞硝胺等有害氣體,不僅會帶來口臭的尷尬,還污染血液,增加重大疾病的風險。

3.灼痛、隱痛:胃黏膜破損,胃粘液分泌少,在胃酸刺激下產生疼痛,創口癒合質量不高時,還會出現慢性神經性疼痛。

長期反酸、噯氣、胃痛的患者在用藥無效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從根源上進行治療呢?

對於慢性胃炎患者而言,需要從調理胃腸氣血、幫助黏膜組織修復的角度進行治療,逐漸擺脫藥物依賴,實現根本性康復。我給大家介紹幾個簡單實用的小方法:

1.熬粥或煮湯時放點乾薑或高良姜,趁熱食用,暖胃驅寒,盤活氣血,姜中含有的特殊揮髮油,有消脹止痛的作用。

2.小茴香炒熱,倒入布袋,放在巨闕穴的位置,利用茴香油的滲透作用,刺激胃周神經,熱敷10分鐘即可起到止酸、鎮痛、消脹、排氣的作用。

3.桂枝煮水泡腳,每天半小時,溫經散寒,打通胃氣,可促進胃黏膜供血,幫助受損組織修復,堅持1個月後,胃炎症狀會明顯減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298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