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傳統中醫幫你攻克「瘋狂的石頭」
膽囊結石以發病率高、排石不通、溶石困難等為特點,從而使眾多的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因缺乏有效治療而引起膽汁淤積、肝硬化甚至肝癌。膽囊結石分為原發性膽囊結石和繼發性膽囊結石,原發性囊管結石系指在膽囊內形成的結石,主要為膽色素結石或混合性結石。繼發性膽囊結石主要為膽固醇結石。根據結石所在部位分為肝外膽管結石和肝內膽管結石。肝外膽管結石多位於膽總管下端;肝內膽管結石可廣泛分布於兩葉肝內膽管,或局限於某葉膽管,其中以左外葉和右後葉多見。
濕熱內蘊證
趙某,男,56歲,蕭山人,2009年10月29日初診
脅部隱痛1年余,加重3個月。脅部脹痛,牽引背部,每因飲食油膩加重,口乾苦,舌紅,苔黃薄膩,脈弦。B超示膽囊結石。
師案:脅為肝之分野,肝膽互為表里,濕熱蘊結,木失條達,積久成石,留於膽腑。膽者中精之府,內藏清汁而司決斷,砂石內留,濕滯瘀阻,不通則痛,脅部脹痛,背部拘急,口苦而干,舌紅,苔黃薄膩,脈弦。治擬疏肝利膽、清化排石。方予五金散合柴胡疏肝散加減。
處方:海金沙30g,香附12g,川楝子12g,鬱金15g,荷包草30g,延胡索18g,廣金錢草30g,蒲公英30g,佛手柑12g,柴胡12g,淡子芩12g,制大黃12g。7劑,水煎服,日服2次。
按:嗜食肥甘厚膩之品,影響肝膽之疏泄,氣機升降異常,膽之精汁輸布不暢,久而化石,此因滯致瘀,因瘀更滯。而厚膩膏脂加重代謝負擔,故油膩飲食後症狀加重。診治當究其本源,清熱疏肝,利膽排石。五金散方含廣金錢草、海金沙、荷包草(馬蹄金)、鬱金、雞內金五味,因每藥均有金字而得名,效用清熱利膽、理氣和胃,陳老常用在肝膽繫結石病證中;柴胡疏肝散為疏肝理氣之代表方劑;因患者濕熱留戀,予黃芩、制大黃、蒲公英等加強清泄里熱;金鈴子散疏肝止痛。陳老在運用大隊苦寒清熱藥時,尤為注意顧護胃氣,方中香附、佛手疏肝和胃,一舉兩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288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