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部位看腎臟強弱,5個動作提高腎臟能力!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寓元陰元陽:先天之本是指人立身之本,「人始生,先成精」,而腎藏精,故腎為先天之本。
一個好的腎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男性來說,腎臟更為重要,其原因想必不用小編多說,那麼,如何判斷男人腎臟是強還是弱呢?
一個部位測試男人腎臟強弱
俗話說「女人脖子男人腰」,說的是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女人要看脖子,男人腰看腰。
如何通過腰來看男人腎功能強弱呢?
1、男人腰部肌肉緊說明腰椎好
腹肌可以控制骨盆和腰椎、脊柱的活動。越是緊實的腰部腹肌,對腰椎活動的穩定性越重要。相反。腰部肌肉軟弱無力,容易導致盆骨前傾和腰椎彎曲的現象,還容易引起腰背疼痛。
2、腰好就是腎好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而腰為腎之府。腎虛最先表現的就是腰膝酸軟、腰痛。出名的「公狗腰」,就是男人強壯和腎臟健康的表現。
3、腰部肌肉緊說明經常鍛鍊
很多男人為了有腹肌和緊實的肌肉,經常去健身房鍛鍊。勤於運動的男人,身體免疫力強,腎臟功能也會得到改善。
5個動作提高腎臟能力!
腎主藏精,開竅於耳,從耳朵上入手!
1、提拉耳垂5分鐘,緩解頭痛耳鳴
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垂,向外拉伸,力度可以循序漸進,從輕到重,只要沒有疼痛的感覺,就可以再用一些力度。每天3到5分鐘即可,可以幫助我們緩解頭痛、耳鳴、神經衰弱等症狀哦!
2、按摩耳輪廓,強腎聰耳
用手順著耳朵的輪廓從上到下來回推揉,直到耳朵有發熱充血的感覺即可,能幫助我們強腎聰耳,預防男性陽痿,還能幫助我們改善便秘、腰腿疼痛等症狀。
3、提拉耳尖,防治高血壓
用手指捏住耳朵頂端的耳尖部位,並向上做提拉、揪、捏、揉的動作,配合搓揉,直到局部有發熱的感覺,可以幫助我們防治高血壓、退熱、養腎,還有抗過敏的作用哦!
4、拉彈耳垂,強腰健腎
類似步驟1,區別就是,下拉耳垂到一定極限後,鬆手讓耳垂自然回彈,這樣可以促進耳朵的血液循環,每次做20下,一天做上三次,有強腰健腎的功效哦!
5、雙手交替拉伸耳朵,促進頜下腺、舌下腺分泌
用我們的右手繞過頭頂去拉伸左邊的耳朵,同理,兩側交替進行,每次拉伸十下左右,這樣能促進頜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從而減輕咽炎等喉嚨上的症狀。
最高明的醫術就是預防,最好的防病方法就是通過鍛鍊和飲食調理來防病強身。除了以上5個動作日常要多做以外,也可以通過日常飲食來打造強大的腎功能。
飲食均衡,確保人體攝入均衡的營養,補充一些人體匱乏的營養,並做好前列腺,尿道等的保護工作,避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尿路感染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下面介紹一些對健康特別有益處的食物。
1、金瓜子油——前列腺大寶劍(改善尿頻、尿急、排尿不暢等)
金瓜子油是維護男性前列腺健康最重要的一種食物。雙氫睪酮是前列腺增生的元兇,而金瓜子油中的植物甾醇類物質則可以阻止5α還原酶與睪酮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雙氫睪酮,因此也就可以減少雙氫睪酮,從而使增生的前列腺組織萎縮。
歐美一些國家的男人習慣用來做前列腺保健,每天服用10毫升左右,或者淋到做好的菜里,或拌到酸奶里食用,就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因此歐美男性不僅前列腺問題比較少,而且比較強壯,更受女人的喜歡。
2、金蒲菊茶——利尿消炎,清熱解毒
蒲公英根能去火消炎,清肝利膽,而且蒲公英還被稱為尿床草,具有很好的利尿效果,尤其是治療小便短赤效果頗佳。
菊花疏散風熱、有抗菌降壓作用。
金銀花是抗炎解毒的良藥,有很好的抗菌消炎功效。
把這三種去火消炎,利尿抗菌的藥材混合配伍,具有增強效力的作用,更加突出了保護肝臟,利尿排毒,對抗尿路感染等炎症,治療小便疼痛和小便短赤的作用。
配方:蒲公英2g,金銀花0.5g,菊花0.5g。將三種花草茶混合製成茶包,每天泡兩三包代茶飲用即可。
3、蒲公英龍鬚茶——防治腎炎,改善腎功能
用玉米須1g,蒲公英0.4g,玉竹0.3g,玫瑰花0.3g製成蒲公英龍鬚茶每日泡茶飲用即可。
玉米須在中草藥中又被稱為龍鬚,其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腎、膀胱經,藥理研究證明,具有利尿、降壓、利膽、降糖等作用,可輔助治療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高血壓、慢性膽囊炎、糖尿病等病。其中,用於慢性腎炎的功效主要表現在利尿,改善腎功能,減輕或消退浮腫,減低或消除尿蛋白等方面。
4、黑豆——滋陰補腎
黑豆又名烏豆,味甘性平,入脾經、腎經。傳統中醫學認為,黑豆有助於抗衰老,具有醫食同療的特殊功能。含較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煙酸等營養物質,有益於延緩衰老,養顏美容。
黑豆還能有益於治療水腫,且活血解毒。藥理研究結果顯示,黑豆能養陰補氣,是強壯滋 補的食品。同時能很好地清除血管內的垃圾和致癌物質,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5、蝦——益腎、補精
蝦的營養豐富,且其肉質鬆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蝦味道鮮美,補益和藥用作用都較高。祖國醫學認為,其味甘、咸,性溫,有益腎、補精,通乳之功。人常食蝦,有強身壯體效果。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