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溢血有四個明顯症狀,出現一個就應立即就醫,早知道可保命!
腦溢血是一種高發的可致命疾病,其發生後的三個小時被稱作「黃金三小時」,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判斷是腦溢血,能不能在這三小時內及時就醫決定著腦溢血患者能否撿回一條命,更關係著搶救後的康復情況。
腦溢血的症狀一:頭痛
頭痛是腦溢血的症狀中最為突出的。也就是說腦溢血患者,由於血液直接刺激腦膜和腦的疼痛結構,約有80%~90%病人有劇烈頭痛。特點是開始時疼痛位於病側,當顱內壓增高或血液流入到蛛網膜下腔時,可出現全頭痛。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腦梗塞頭痛多較輕微,但大面積腦梗塞合併顱內壓增高時,也可出現劇烈頭痛。
腦溢血的症狀二:嘔吐
嘔吐是腦溢血的症狀中很常見的,如蛛網膜下腔出血常為噴射性嘔吐,發生率在80%以上;腦溢血時顱內壓增高,嘔吐和頭痛均加劇。如果病人嘔吐出咖啡色胃內容物,表示有上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危重的預兆。
腦溢血的症狀三:意識障礙
由於腦部受到嚴重而廣泛損害,意識障礙也成為腦溢血的症狀中不可忽視的。據報道60%~80% 腦溢血病人可出現意識障礙。臨床特點是除少部分輕型腦溢血病人,意識可保持清醒外,腦幹出血和小腦溢血意識障礙都比較嚴重;腦室出血病人可迅速出現昏迷。
腦溢血的症狀四:偏癱
偏癱是指一側上下肢及同側舌和面部肌肉的運動障礙,也是腦血管病的較常見症狀,不論大腦半球任何一側出現病變,都會導致病變對側偏癱,其程度可有輕有重,可為不完全癱和完全癱。
以上四個症狀只要出現一個就應立即就醫診治!腦溢血一旦救治不及時,致死率和致殘率都將成倍增長,除了發病時,我們要及時就醫,平時更應該做好日常防護,畢竟有病治病不如保持沒病。
預防腦溢血三字經:
1、穩血壓:必須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高血壓,定期檢查,確診後就應堅持服藥治療,以降低及穩定血壓,防止反跳及過度波動。
2、飲足水:要維持體內有充足的水液,使血液稀釋,保持血容量。平時要養成多飲水的習慣,特別是晚睡前、晨起時,飲1-2杯溫開水。
3、戒菸酒:酒和煙都能使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加速動脈硬化,有高血壓病、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症的人,尤應戒菸酒。
4、擇飲食:飲食要注意低脂、低鹽、低糖。少吃動物的腦、內臟,多吃蔬菜、水果、豆製品,配適量瘦肉、魚、蛋品。
日常還應注意α -亞麻酸的攝入,α-亞麻酸屬於omega-3系脂肪酸,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美國FDA認定有13項功效,但我國居民卻普遍缺乏。功效包含:降血脂、調節血壓、預防中風和心肌梗塞、清除血液垃圾、防治心臟病、改善便秘、防治癌症等。
可多食用一些蘇子油之類的富含α-亞麻酸的植物油,需注意的是此類油不適宜加熱,可伴蜂蜜食用,同時潤腸通便;也可伴酸奶食用,更好吸收,也是有名的巴德韋療法;還可拌涼菜、滴入粥、湯中一起食用。
此外,新鮮水芹榨汁,每天分2次飲用,可預防腦溢血,對治療後遺症也有效。大豆加水煮成飴狀,每次少量,持續食用,可預防腦溢血。蘿蔔汁在腦出血後飲用,可助恢復。芝麻含豐富的維他命E,對改善末稍血管阻塞及高血壓有效。
5、適寒冷:寒天是腦中風好發季節,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要注意保暖,使身體適應氣候變化。還要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進行一些適宜的體育鍛鍊,如散步,做廣播體操等,以促進血液循環。
6、動左手:日常生活中,盡多用左上肢及左下肢,尤其多用左手,可減輕大腦左半球的負擔,又能鍛鍊大腦的右半球,以加強大腦右半球的協調機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2067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