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搜|帶您了解腎病患者的「生命線」:血液透析

情感生活| 2017-02-15| 檢舉

就醫搜|帶您了解腎病患者的「生命線」:血液透析

由於現今的朋友們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事業的打拚上面,當疾病襲來的時候難免會顯得不知所措,以尿毒症為例,這樣的疾病對於人們生命的威脅是很大的,談到尿毒症就要說說人們比較關心的血液透析問題了,對於血液透析很多的患者朋友表示不是太了解,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下。

透析是指溶質從半透膜的一側透過膜至另一側的過程,任何天然的(如腹膜)或人造的半透膜,只要該膜含有使一定大小的溶質通過的孔徑,那麼這些溶質就可以通過彌散和對流從膜的一側移動到膜的另一側。

人體內的「毒物」,包括代謝產物、藥物、外源性毒物,只要其原子量或分子量大小適當,就能夠通過透析清除出體外。

血液透析的適應症有哪些?

血液透析是治療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和某些急性藥物、毒物中毒的有效方法,其適應症有以下幾方面:

(1)急性腎功能衰竭

(2)慢性腎功能衰竭

(3)急性藥物或毒物中毒

(4)其他:

難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腫的急救;

肝膽疾病,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頑固性腹水、完全性梗阻性黃疸患者的術前準備;

水電解質紊亂,如各種原因稀釋性低鈉血症與高鉀血症。

血液透析的禁忌症有哪些?

血液透析並無絕對禁忌症,但為減少透析意外,下列情況應列為相對禁忌症:

嚴重出血或貧血;

嚴重低血壓或休克;

嚴重心腦併發症,如明顯心臟肥大伴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嚴重高血壓或腦血管病變;

終末期尿毒症並出現不可逆性併發症;

未控制的糖尿病;

嚴重感染;

同時已有癌腫等惡性疾病;

大手術後未過3天;

老年高危患者,精神病,不合作的嬰幼兒。

由於腎功能衰竭尚無有效治療方法,血液透析常是病人所迫切要求的治療,也是臨床可供選擇的基本措施,加之透析裝置的不斷完善及普及,透析技術與條件不斷改進,近年透析的禁忌症有所放寬,透析單位應結合自己的具體條件與經驗來選擇應用。

血液透析在哪裡進行?

患者可選擇在透析中心(醫院)或家中進行血液透析。

如果在醫院裡透析,優點是醫生和護士能在您透析期間進行密切監護,比較安全。最主要的不便就是來回的往返,風雨無阻。

如果在家中透析,需要學習如何操作,同時要有特殊的設備和輔材,但價格相對非常昂貴。但在家中透析的患者常常健康狀態更好,生活質量相對較高。

每次透析時間多少為宜?

每周3次者4~4.5小時/次,可保證每周總治療時間不低於10-12小時。最佳透析方案為一周三次,每次4小時。當然,如每日短時透析等方案可以更好地接近人體生理狀態,減少遠期併發症,提高生活質量。誘導透析期內為避免透析失衡綜合症,建議適當調高患者每周透析頻率。根據患者透前殘腎功能,可採取開始透析的第一周透析3~5 次,以後根據治療反應及殘腎功能、機體容量狀態等,逐步過渡到每周2~3 次透析。

為什麼要定期檢查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常規、血脂分析、血鐵檢測、血β2微球蛋白、甲狀旁腺激素、B肝、C肝、HIV、B超、心超等?

血常規、腎功能等建議每月檢查1 次,鐵指標建議每3 個月檢查1 次。以便及時了解貧血、透析充分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調整透析處方和藥物治療。

肝功能、血糖和血脂等代謝營養指標,建議有條件者每1~3個月檢測1 次,可以了解機體營養等狀態,及時調整治療,因營養不良是透析患者長期預後的危險因素。

B肝、C肝、HIV指標:

要求開始透析不滿6 個月患者,應每1~3 個月檢測1 次;維持性透析6 個月以上患者,應每6 個月檢測1 次。由此對血透患者進行分區、分機治療,避免交叉感染,增加了透析的安全性。

建議血電解質每月檢測1次,血iPTH每3 個月檢查1 次,可及時調整藥物及透析方案,維持鈣磷、骨骼代謝在正常範圍,減少長期併發症。

定期檢測血β2微球蛋白,在出現異常時及時調整透析處方,可以減少透析相關澱粉樣病變的發生。

心血管結構和功能測定包括心電圖、心臟超聲波、外周血管彩色超聲波等檢查,建議每6~12 個月1 次。可及時了解漿膜腔積液、心血管併發症等情況,及時作出治療的調整。

血壓控制在多少範圍為宜?

血液透析患者血壓控制目標透析前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197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