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吃這些食物,天天"喂養"體內癌細胞,可惜知道的人太少

情感生活| 2017-02-14| 檢舉

天天吃這些食物,天天"喂養"體內癌細胞,可惜知道的人太少

在一次中國癌症防控高峰訪談上,中國癌症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平說道:

在所有的因素中,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十大致癌因素,名列前茅的十個癌症,其中五個是消化道的腫瘤,所有起源於消化道的惡性腫瘤占所有發病的將近一半。說明飲食是非常重要的。

俗話說「好(念第四聲)補害死人」,癌症的發生40%~50%歸因於吃。。癌症患者真正因營養不良而死的,是少數。癌症的本質不是「虛」,而是代謝旺盛,消耗過多(吃太多)。

因此我們可以通俗的理解:癌症多半是吃出來的。那麼,什麼樣的飲食習慣容易患癌?人們又該如何發現和預防癌症呢?

癌症誘發因素分級,吃的東西占了前面三個級別!

糖超過25克很危險

有人說糖會「滋養」癌細胞,雖然這一說法並不準確,但高糖飲食確實與癌症有關。瑞典科學家曾對8萬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過多攝入糖、甜飲料、果醬等食物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

吃糖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胰島功能受損,成為誘發胰腺癌的潛在因素之一。而美國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今年年初發現,典型西方飲食中,大量糖的攝入可增加患乳腺癌以及癌症向肺部轉移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內,最好不超過25克。

燙65度是癌症溫度

中國人尤其吃飯講究「趁熱」,但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飲品溫度在65℃以上飲品(如咖啡、茶等)可能會引發食管癌。

因為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期吃過燙的食物,黏膜反覆受到慢性損傷,就可能引發慢性炎症,進而增大癌變的可能性。

懶快餐吃1次,傷1次

不少人懶得做飯,喜歡吃火腿、香腸等加工食品,還有的人習慣在外就餐,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油鹽攝入超標, 帶來致癌風險。

把上頓飯菜熱熱、湊合吃掉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態,但剩菜常有致癌物亞硝酸鹽的風險。

吃飯要按時、定量,吃新鮮的食物,儘量不吃剩飯剩菜。除此之外,懶得運動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腌腌製品不要多吃

魚乾、魚醬、臘肉、臘腸、腌菜等腌制食物風味獨特,但這類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鹽,會在胃內被轉變為亞硝酸鹽,然後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 具有極強的致癌性,會導致胃、腸、胰腺等消化器官癌變的幾率升高。

一份由美國癌症研究所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聯合發表的報告顯示,食用培根等加工肉製品會提高下腹部癌變(如結直腸癌)的風險。

每天食用 50 克加工肉製品,將會提高 18%的患下腹部癌症的風險。這些加工肉大都採用腌漬的方法製作。公眾號脈脈養生 最新最專業的養生知識,建議儘量吃新鮮蔬菜、肉類,減少腌制食物的攝入。

咸癌症的親戚

鹽似乎是最「危險」的調料,吃得太咸會導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損傷,日久會增加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導致胃癌發生。

美國一年死於癌症的人數約57.5萬人,日本約36.5萬人。以每10萬人的癌症死亡率來計算,日本是美國的1.6倍。這其中就與日本人飲食過咸有關。

吃飯口味重的人,可以多吃一些維生素C的水果,維生素C能幫助阻斷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熏含強致癌物

夏天家更愛吃烤串,一項研究發現經常吃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等燻烤類食物,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

動圖

燻烤類食物在製作中會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類物質,強致癌物苯並芘就是其中一種,它會造成細胞突變,引發癌症。少吃燻烤類食物。

油好油炸的也不行

這裡的 「油」,一方面是指高脂肪食物。《自然》雜誌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肥胖、高脂肪及高熱量飲食是引發多種癌症的危險因素。

高脂飲食可驅動腸道幹細胞數量激增,使之進行無限期地繁殖,並且分化成為其他類型的細胞,易於引發腸道腫瘤。

另一方面是指油炸食物,比如油條、油餅、臭豆腐,在煎炸時往往會產生多環芳烴。特別是反覆煎炸的油,其中的致癌物更多。

少吃油炸食物,經常在膳食中補充含有均衡比例的必需脂肪酸油脂,用好的脂肪代謝掉壞的反式脂肪酸和油脂!

酒飲酒有限度

美國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人們患胃癌的風險與飲酒量呈正相關:過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關,經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飲料的人,結腸癌發病率高。

中國癌症基金會建議:男性飲酒每天不超過20~30克酒精,女性不超過10~15克。

霉黴菌污染食物

發霉的食物當然沒有人會故意去吃。不過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進而被黴菌污染,有時候不易被發現,特別是夏天的涼菜,有一些發霉也是肉眼無法辨別的。

這種情況下的食物,很可能有致癌作用的黴菌毒素,這種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與肝癌的關係極為密切。

大家學會合理儲存食物,防止受潮霉變。

煙炒菜油煙最易忽視

吸菸致癌已經是世界共識,除了要戒菸外,做菜的油煙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國人的菜以煎、炒、炸等高溫烹調方式,但我們不知道,這種做法很容易產生大量油煙,其中夾雜著不少烷烴類物質等致癌物。

食物既「致癌」又「治癌」

關鍵是看你怎麼吃!

——腫瘤專家何裕民

腫瘤治療專家何裕民醫生自己的博客上總結了這些有效的飲食法則,雖然不一定放之四海內皆準,但一定有可以借鑑的地方。

1、甜食

•國外有研究證實:甜食攝入多可能增加消化系統腫瘤的危險性。

•膳食中澱粉的精製程度本身便可能是癌症的一種重要危險因素。

•胃癌危險性增加與食用含糖高的食品多有關。

•胰腺癌危險性與高碳水化合物(如白麵包和精糖)攝入量相關。

•蔗糖可增加大腸癌的危險性。

•總之,過量的碳水化合物、高糖食物對腫瘤有危險性。

2、肉類

•在肉類中:

鴨肉是肝癌、胰腺癌、大腸癌和胃癌的可能保護性因素,鴿子是胃癌的保護性因素。

肥豬肉、牛肉、羊肉、內臟和雞肉是肝癌、腸癌的危險因素。

肥豬肉和牛肉是胃癌的危險性因素,肥豬肉是大腸癌的危險性因素。

•隨著膳食營養素中蛋白質、脂肪和膽固醇比重的增高,患胃癌的可能性亦相應上升。

3、水產品

•黃鱔、河魚是肝癌、胃癌的保護性因素;黃鱔、河魚、蝦是胰腺癌的保護性因素;蝦是大腸癌的保護性因素。

•貝殼類分別是肝癌、胃癌和大腸癌的危險因素,甲魚是胰腺癌的危險因素。

•甲殼類、貝類海產品中的重金屬含量明顯高於淡水魚及多數常見海魚。

•近年,醫學研究發現黃鱔補身、活絡、祛毒作用對人體癌細胞有較好抑制功能。

4、蔬菜與水果

•洋蔥和胡蘿蔔分別是肝癌和胃癌的保護性因素;洋蔥、山藥和紅薯是胰腺癌的保護性因素;洋蔥是大腸癌的保護性因素。

•水果是肝癌、胃癌、胰腺癌和大腸癌的保護因素。

•大蒜年攝入量與胃癌的發病呈明顯的負相關。

•多數研究證實,β-胡蘿蔔素對腫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新近有較明確的證據表明:對於吸菸男性而言,β-胡蘿蔔素有促使其肺癌易發的傾向。

•本研究發現紅薯和山藥是胰腺癌的保護因素。

•本研究顯示十字花科蔬菜、蔥屬類蔬菜、塊莖類蔬菜等對腫瘤都有保護作用。

5、菌菇藻類

•菌菇藻類攝入多是肝癌、胰腺癌和大腸癌的保護因素。

•藥理研究表明,香菇等各種食用菌菇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抗癌、降血脂等功效。

•蘑菇不僅能控制癌細胞的發展,並能使已形成的癌細胞萎縮。

•金針菇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可用於各種早、中期癌症的治療。

•海帶、海藻、紫菜統屬海藻類水產品。可用治療食管、胃、淋巴系統等多種腫瘤。

•但上海等沿海地區甲狀腺癌患者慎用海藻類含碘高的產品。

6、豆類與豆漿

•研究發現豆漿攝入多是肝癌和胰腺癌的保護因素。

7、烹調方式

•微波對消化系統腫瘤具有保護性,而油炸、炒、煎、烘、鹽腌和熏制對消化系統腫瘤具有危險性。

•一般而言,蒸、煮和燉時食物暴露的溫度不超過100℃,而且產生極弱或沒有致突變活性,烘、烤時食物暴露的溫度最高可達200℃以上,可產生強致癌變物質(PHA),溫度越高,PHA越多,癌變可能性越大。

•喜食腌菜與肝癌存在強聯繫。

•高鹽飲食會致胃癌。

很多人說病從口入,想不到癌從口入也是真的!控制得當,這幾條注意好,不給癌細胞做幫手,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189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