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就是得了腎病嗎?別掉以輕心,會致命!
偶爾會聽到有些患者發出疑問:「我看了好幾個老中醫,都說我『腎虛』。但是我去醫院做B超檢查,醫生都說我的腎臟沒有任何問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現在,「腎虛」這個詞已經跨越了醫學名詞的範疇,而更多地出現在各類廣告招牌中。當你打開電視或者拿起報紙時,聽到、看到最多的醫學詞彙就是「腎虛。腎虛是腎臟虛弱,還是腎臟出毛病?為什麼B超檢查不出「腎虛」?
中醫的「腎臟」並不是人體的單一內臟
事實上,腎虛是中醫上的一個概念,「腎臟」並不是代表人體的單一內臟。中醫角度上的腎臟功能的重要性遠超過西醫範疇的腎臟功能。
不少人一出現出汗多、尿頻等表現,就懷疑自己是不是腎虛了。但中醫所講的腎虛是症候群的概念,除了包括上述在內的多種症狀,還有其他的一些症狀,但是並非只要出現了這些症狀就是腎虛。
判斷是否為腎虛,需要經過專業醫生的望聞問切,在全面分析後才可以做出診斷。比如以出汗為例子,胃氣虛弱、濕熱不清、寒邪入內和腎虛等都可能導致。
有些病人一聽得了腎虛,就如臨深淵,以為大病降臨,性能力也肯定遭殃了。其實,這種擔心沒有必要。腎虛是人體衰老過程中的正常生理現象,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
腎虛與腎病並不是一回事
腎虛是中醫上的說法,基本上是依照病人的症狀經過望聞問切這四診進行診斷。而西醫所說的腎臟則是人類腰部那實實在在的器官——腎臟,在人體排泄代謝產物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而腎病,如腎炎、腎衰等均是西醫的診斷,並且需要進行客觀的尿液檢查和化驗,出現蛋白尿和鏡下血尿等症狀才能判斷,因此兩者不可等同。
在治療方面,中醫治腎虛講究一個「補」字,而西醫則是針對腎臟客觀存在的病變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
不過,腎虛和腎病偶爾有些聯繫和交叉性,即所謂有腎虛症狀的人未必有腎炎,而沒有腎虛表現的人也未必就沒有腎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