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兩年都沒再發作,這位教授給病人開了啥秘方?
黃伯的痛風性關節炎終於不復發了
年過六旬的黃伯是痛風性關節炎的老病號。每次痛風一發作,兩個腕關節和左側膝關節紅腫疼痛劇烈,猶如刀割或撕筋裂骨般痛苦,痛處不能觸摸,連穿褲子都會疼痛難忍,發作時短則數小時,長則數天,輾轉多家醫院,中西藥吃了個遍,貼過各種各樣的止痛膏貼,但時好時壞。
黃伯平時非常喜歡吃海鮮,近半年來痛風沒發作,於是忍不住在家又吃了海鮮,結果第二天開始雙側足大趾疼痛難忍,左側足大趾紅腫明顯,膝關節屈伸不便,心想老毛病又犯了,便拖著個勉強能彎曲的膝蓋來找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呼吸病專家張忠德教授求治。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呼吸病專家張忠德教授
張忠德教授分析:
內濕外濕相引,阻滯經絡
張忠德教授認為黃伯之病是因他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自小受嶺南水土影響,且喜食海鮮等高嘌呤食物,內濕偏重,又因年老元精內虛,易外感濕邪,內濕外濕相合化熱阻滯經絡所致。
治療上,用穿破石、海風藤、走馬胎等祛風除濕通絡,忍冬藤清熱解毒通絡,半楓荷、老桑枝利水祛濕,再佐以黃芪、當歸等補氣養血活血。經過一段時間治療,黃伯的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次數逐漸減少了,近兩年未再復發。
張忠德教授養生藥膳房
紅豆薏米陳皮粥
材料:
紅豆30克,薏苡仁30克,陳皮3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功效:健脾祛濕,利水消腫。
紅豆,在中藥里稱「赤小豆」,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作用;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陳皮辛散走竄,入脾胃經,溫通枯燥,主要有行氣、除脹、燥濕之功;與調中和胃的粳米合煮為粥,可增強健脾和胃之功。
烹制方法:
先把紅豆和薏米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與陳皮、粳米一起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待粥將成時,加入適量冰糖同煮為粥。
預防:從日常生活做起!
預防痛風性關節炎關鍵在於日常飲食,飲食調護得當則可大幅度減少其復發次數。張忠德教授建議黃伯:
平時多飲水,每天飲水2000毫升以上,以增加尿量,促進尿酸排出;
避免進食富含高嘌呤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沙丁魚、豆類及發酵食物等;鼓勵多吃富含維生素與纖維素的蔬菜水果;
適量食用富含蛋白類的食品,如魚、雞蛋、牛奶等;
適當鍛鍊身體,做些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打太極拳等,可調整呼吸、循環及神經系統功能;
平時要充分放鬆,避免緊張、焦慮、憂傷、恐懼等情緒。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呼吸病專家張忠德教授的方法雖然不能包治百病,但是對痛風的調理卻是很有啟發,趕緊把這個案例和食方發給身邊痛風的朋友看看吧!或許這一次就遠離痛風,遠離疼痛!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