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可能預示著心衰與腎病,需要如何治療?
導讀:水腫是否是疾病,是否需要就醫與水腫部位和發生的原因有關。下面就跟著同心管家一起來學習下如何辨別水腫。
1、面部水腫、「腫眼泡」——需要就醫
糖友如果早起發現 「腫眼泡」或臉腫,前一天晚上又沒喝太多水,可能提示腎病性水腫。其實,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是由於長期的高血糖導致微血管發生了病變,後果很嚴重。
一般情況下糖友出現腎臟損害時,可導致尿蛋白大量漏出、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以及嚴重低蛋白血症,這些均可引起雙下肢、眼瞼及顏面浮腫,嚴重者可出現全身性浮腫。
需要到醫院做如下檢查:
血常規:了解是否有腎性貧血等。不需要空腹。
腎功能:了解腎臟的功能性狀況,腎臟受損時一般肌酐、尿素氮會升高。該檢查需要空腹檢查。
尿微量白蛋白:是評價腎臟早期病變的良好指標,應留取24小時尿。不需要空腹,檢查前最好不要吃過多蛋白質高的食物,以免影響結果。
臨床糖尿病腎病:指腎小球濾過率正常或減低,尿蛋白排泄率每分鐘>200微克且尿常規蛋白定性陽性。
同心管家建議:為了防止或儘早發現糖尿病腎病,建議每年至少檢查1次尿微量白蛋白。當糖友已存在糖尿病腎病,鑒於它與糖尿病眼病關係密切,建議最好也做個眼底檢查。
2、腳踝或下肢凹陷性水腫——警惕心衰
如果糖友發現下肢或腳踝出現水腫,極有可能是糖尿病心臟病,糖尿病心臟病是由於長期的高血糖並發了大血管病變,或心臟供血的微血管發生病變,在老年糖友中尤為多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糖尿病心臟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因此,當糖友出現下肢凹陷性水腫,應考慮糖尿病心臟病導致的隱性心衰。
同心管家建議:出現症狀時千萬不要拖,應立即就醫。通過做心電圖了解是否有心律失常,通過做心臟彩超了解心功能狀態。一旦查明水腫的原因若是糖尿病心臟病,一般需要住院穩定病情,糖友要做的就是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3、初次用胰島素引起水腫——不用擔心
胰島素主要用於治療1型糖尿病和口服降血糖藥治療無效的2型糖尿病,在使用過程中,會有少數人初次使用發生水腫,水腫多見於面部,有時四肢也有水腫,甚至出現全身性水腫。
因為糖尿病沒有得到控制前常有失水失鈉,細胞中葡萄糖減少,而使用胰島素後,促進了腎小管回收鈉,使得水鈉滯留導致水腫。
同心小貼士:大多數情況下,胰島素引起的水腫較輕,大多為自限性,水腫可持續4-6天或更久些,但都能逐漸消退,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
糖友福音:
除此之外,很多糖友表示長期注射胰島素還會引起硬塊,更重要的是總會擔心長期使用針頭注射會滋生細菌,危害健康。對此,可以選擇胰島素無針注射器,以「液體針」的形式瞬間穿過表皮細胞,使胰島素精準的滲透進入皮下組織,彌散入血。適合長期注射胰島素的患者。
4、久站久坐水腫——需多活動
久站或久坐導致的水腫,與糖友出行或從事的工種性質有關。
(1)長途旅行時,久坐使得下肢長時間處於下垂狀態,下肢靜脈回流受影響,導致下肢水腫。
同心管家建議:一般停止旅行3天左右可恢復,不需要藥物治療。坐一會,站一會,或抬高下肢,或用手從上往下進行按摩,可以預防水腫。
(2)工作性質要求是長久站立,也會導致下肢水腫。
同心管家建議:這些工種的糖友在工作間隙可適當放鬆下肢,用手按摩幫助血液回流,或睡覺休息時抬高下肢。
特別提醒:當糖友下肢發生血管或神經病變時,也會出現水腫,此時就需要到醫院做血管或神經病變的相關檢查,例如下肢血管彩超,神經傳導速度等。
可見,糖友出現水腫,既不能忽視水腫這一信號,也不用過分擔心而產生心裡壓力,對照文中症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症治療即可^_^
祝大家都有一個好身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0193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