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放著這6種小中藥,感冒發燒、上火咳嗽不用急!
目前市面上感冒藥的種類特別多,可以說是琳琅滿目,中成藥的品種也不少。進了藥店,有的家長會覺得非常茫然。所以經常有家長來門診給孩子調理身體,開完處方以後,會要求給開一點治療感冒的中成藥,放在家裡備著。為了讓家長更清楚地了解這些治療感冒的中成藥,今天將幾味常見的中藥拿出來說一下。
1. 麻黃
麻黃是肺經的治療外感風寒常用的一種藥。中醫把它稱為肺經專藥。肺主皮毛,皮毛被風寒鬱閉,麻黃可以打開腠理,幫助身體皮膚發汗,把鬱閉的風寒水濕宣發出去,也就是使風寒沿著毛孔原路返回,邪有出路,身體被寒邪束縛得緊緊的感覺一下子就能鬆開了。但是記住,使用的前提是必須在無汗的情況下。
麻黃的形狀是中空的,中空說明善通表里氣,但性格是辛溫而善於發散的。麻黃又分為生麻黃和炙麻黃。生麻黃髮汗解表邪的作用比較強,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炙麻黃比較溫潤一些,發汗作用相對緩和,還有潤肺止咳的作用。
像急支糖漿、鎮咳寧膠囊、小兒清肺化痰顆粒裡面都含有麻黃。
2. 桂枝
桂枝同樣有發汗散寒的作用,但是有汗的情況下也能用。桂枝有解肌的作用,解肌是什麼意思呢?那種感覺就像是原本肌肉被捆綁得僵硬,然後一下子有人給鬆綁一樣。除此之外,桂枝還能溫陽通經脈,對於寒邪阻滯了經脈所導致的肢體疼痛也有效果。
《傷寒論》里的桂枝湯,就是以桂枝為主的一則方子,被稱為群方之冠。有的反覆感冒、平時怕冷的孩子,在調理的時候會用到桂枝。
3. 柴胡
柴胡本身有解表的作用,還能疏調氣機,善於通達少陽之氣。少陽是屬木的,而脾胃是屬土的,五行的關係裡面,木是能制約土的。孩子的感冒,很多時候離不開積食的內因在裡面,孩子積食的時候,用柴胡疏通一下,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市面上常見的是小柴胡沖劑。孩子發熱的情況下用得比較多。孩子風寒感冒的後期,如果有發熱、口乾口苦的表現,可以給孩子喝小柴胡沖劑。如果仍然有清鼻涕的話,可以用生薑、大棗湯來沖服小柴胡沖劑給孩子喝。
4. 金銀花
夏天有的小區的院子裡經常會看到開放的金銀花。之所以叫它金銀花,是因為初開的時候是白色,後轉為黃色。我以前住的地方,樓下的園子裡就有幾株金銀花,我們有時候把它的花蕾採下來,曬乾了泡水喝,夏天可以用來解暑。
其實,金銀花也雙花,有清透熱邪、解毒利咽、消暑除煩的作用,還能治療一切內外的癰腫,自古就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的藥性甘寒,氣味芳香,甘寒清熱不傷胃,芳香透達可祛邪。西醫的研究還認為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被稱為「中藥抗生素」、「綠色抗生素」。
中成藥裡面含有金銀花的比較多,比如小兒清熱寧顆粒、清開靈沖劑、雙黃連口服液,還有金銀花露等。
5. 連翹
連翹的作用跟金銀花有許多相似之處,具有清熱解毒散結的作用。連翹的花是黃色的,早春季節開花,顏色、形狀和迎春花非常像,盛開的時候很漂亮。連翹的花也可以用來泡水喝。在中成藥裡面,連翹經常會跟金銀花一起出現,比如銀翹片、雙黃連口服液等。
6. 紫蘇
紫蘇和麻黃的功效有一些相似,都是辛溫發散,能夠解表散寒。但是麻黃的發汗解表力量峻猛,像一個身強力壯的大漢。紫蘇發汗解表力量比較緩和,力量像一個平常的女孩子。所以,輕症可以用紫蘇,重症的要用麻黃了。此外,紫蘇還有理氣和中的藥效,對於外感風寒又有內傷食積的孩子,用紫蘇就比較合適。
了解這些基本的中藥以後,下次再面對種類繁多的中成藥,大家應該心裡就有個大體的方向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0130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