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設計師一查就是腸癌中期,大一女生腹痛就醫已經晚了,女子大腸里有100多顆腫瘤……他們忽略了同一件事!

情感生活| 2017-01-18| 檢舉

28歲設計師一查就是腸癌中期,大一女生腹痛就醫已經晚了,女子大腸里有100多顆腫瘤……他們忽略了同一件事!

28歲

名牌大學畢業

設計師

......

從各方面講

這都是一個優秀的年輕人

然而現在已經是

結腸癌中期

實在是太可惜了

近日,浙江省中山醫院肛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單亞兵為他的一個年輕病人嗟嘆不已,他希望病人的經歷,能給大家都提個醒。

10年前開始天天拉稀沒有重視

一發現就是癌症中期

患病的這位年輕人姓張(化名),10天前,他發現自己大便有血,血量還不少,把馬桶里的水都染紅了。連續兩天,張先生以為自己痔瘡發作,跑到省中山醫院肛腸外科檢查。

單亞兵副主任醫師接的診,他說當時張先生看著還是蠻健康的,並無病容。但腸鏡檢查結果,張先生結腸的回盲部有一個5厘米左右的腫瘤,通過病理活檢,確定是結腸腺癌,大約處在腫瘤中期。

再仔細追問張先生的病史,單亞兵醫師覺得,這個小伙子得癌太可惜了。

大概十年前,張先生剛進大學,就開始每天拉稀腹瀉,大便不成形,差不多每天一次。

也去醫院看過,當時醫生說是結腸炎。結腸炎吃的藥副作用比較大,張先生斷斷續續治療過一段時間,覺得自己除了拉稀,也沒有更多不適症狀,就隨它去了。

再後來,張先生參加工作,成為一名設計師,經常熬夜,吃快餐,繼續天天拉稀,直到最近的這次便血。

「慢性結腸炎一直不治療是有可能癌變的,慢性炎症會讓正常細胞慢慢異形化,變成癌細胞。」單亞兵醫生說。

雖然結腸炎有可能變成結腸癌,但這是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通常需要五六年。張先生這10年里,只要在5-7年的時候,去醫院做一次腸鏡之類的檢查,應該能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如果當時治療,肯定不至於一發現就是癌症中期。

單醫生說,結腸癌對年輕人特別不友善,年齡越輕預後越差,年輕人得這種病,三年存活率不超過50%(一般癌症患者的病情穩定標準是看五年生存率)。

18歲女孩長期拉稀不重視

發現時已是腸癌晚期

像張先生這樣,不重視大便性狀改變的年輕人大有人在,單亞兵醫生說,他碰到最年輕的結腸癌患者,只有18歲的女孩,剛上大一。

「她也是之前拉稀,但是不當回事。女孩子麼,覺得拉稀可能還減肥,更加不去管它了。後來是因為腹痛才來醫院的,結果手術打開腹腔一看,腫瘤已經轉移到了整個腹腔,腫瘤把腸子都堵牢了,腸梗阻了,她才感到了疼痛。」

正常結腸癌手術應該是把腫瘤都切除,再做淋巴清掃,但這個女孩的情況已經嚴重到連正常手術都無法進行,腫瘤已經侵犯到了大血管,切掉腫瘤就意味著大出血。最後,單醫生只能給她做了個姑息性手術,切除了部分堵住腸子的腫瘤,讓腸子暫時能恢復通暢。

大約5個月後,女孩離開了人世。

女子小腹疼痛半年多

大腸里竟有100多顆腫瘤

去年下半年起,揚州市劉女士小腹部時不時地疼痛。開始,她以為是小毛病,儘管疼痛加劇,也沒有太在意。直到去年年底,劉女士發現自己經常解出鮮紅色及暗紫色血便。想到當年父親的病症,她趕到揚州市中醫院檢查。

「腸鏡做下來,同事都驚呆了,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多瘤子。」揚州市中醫院外科門診副主任醫師史建中告訴記者,病人從大腸到直腸,長了100多顆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腫瘤,最小的黃豆大,最大的直徑有3厘米,「這是多發性腸道息肉病,較為罕見,癌變大多在39歲到40歲之間。」

經過詢問,史建中進一步了解到,劉女士的父親就是患該病去世。「原本準備安排在年後手術,提前到年前。每遲一分鐘,都會增加風險。」

20多天前,經過充分的準備,史建中及其手術團隊為劉女士做了腹腔鏡下全結腸切除手術。

整整6個小時,史建中與手術團隊成員全神貫注。手術後,史建中描述:「大約有1.5米長,剪開後,從上到下全部是腫瘤。」

很快,切除的標本送去做病理。術後病理報告為:全結腸管狀絨毛狀腺瘤伴部分腺體重度不典型增生癌變。「是結直腸癌,幸虧病人及時來,趕上癌轉移、擴散前的最後一班車。」史建中說。

令人欣慰的是,在史建中的建議下,劉女士的弟弟也來檢查,發現患有結腸多發息肉。「好在只有一兩個息肉,在腸鏡下就可以處理。」

什麼是結腸癌?

結腸癌是發生在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且一般好發於患者的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在所有的結腸癌患者中,40歲-50歲直接的患者最為常見,男性也明顯多於女性。

早期的結腸癌一般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結腸癌的患者還會陸續出現便前腹痛、黏液便或黏液膿性血便等情況。而當腫瘤發生潰破、失血時,患者還常常會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水腫等中毒症狀。

結直腸癌成三大最常見惡性腫瘤

2016年11月16日,《結直腸癌家庭手冊》在上海發布。在全球範圍內,結直腸癌(俗稱大腸癌)是三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中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其中尤以45歲以上患者居多,占到了總患病人群的93.5%。

「得癌的原因有各種各樣。」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主任滕理送說,簡單來看,外因當中有煙、酒、霧霾這些化學因素;X射線這樣的物理因素;HPV病毒這樣的生物因素。

而寫在基因上的「內因」,是最讓人無奈的,「比如腸癌當中,有一種類型叫FAP,如果父親得了這個毛病,兒子到30歲以後100%會得。」

給您提個醒!

6類人是腸癌的高危人群

1、有家族遺傳史

(張先生的爺爺和叔叔都患有結腸癌

18歲女孩的父親也是

劉女士父親因此病去世)

2、喜歡吃高脂高蛋白食物

3、長期便秘便血

4、患腸道疾病、膽囊炎等相關慢性疾病

5、長期精神抑鬱

6、長期熬夜

如何預防腸癌?

1

減少紅肉及加工肉類食品的攝入

2

增加富含膳食纖維、鈣、維生素D、有機硫化物的食物,可降低結直腸癌的風險。

3

增加身體活動量,每日進行不少於30分鐘的有氧運動,按時作息。

4

維持理想體重,腰圍保持在男性90cm以下,女性85cm以下。

5

限酒,減少乙醇攝入,可降低其風險。

6

10%~15%的結直腸癌患者為遺傳性結直腸腫瘤,因此,對親屬患有結直腸癌的人群尤應注重定期篩檢,及時發現和切除腸道腺瘤等癌前病變。

此外,儘量保持心情開朗也很重要。大多數結腸炎患者因為久治不愈,或者要經常吃副作用大的藥物,心情容易煩躁,情緒低落抑鬱,也會加重病情。

預防癌症,從飲食和良好生活方式做起!

2017希望人人都有好身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4012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