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山藥這麼吃,竟然比人參還要補,它還有補中益氣,強筋健脾等滋補功效。

情感生活| 2017-01-15| 檢舉

山藥這麼吃,比人參還要補

山藥原名薯蕷,唐代宗名李預,因避諱改為薯藥;北宋時因避宋英宗趙曙諱而更名山藥。河南懷慶府(今博愛,武陟,溫縣)所產最佳,謂之「懷山藥」。「懷山藥」曾在1914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展出,遂蜚聲中外,歷年來向英、美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本草綱目》說它有補中益氣,強筋健脾等滋補功效。

山藥具有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遺精、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山藥最適宜與靈芝搭配服用,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山藥的選購:

在選購的時候,大小一樣的山藥,較重的較好,同一品種的上要鬚毛越多的越好,鬚毛越多的山藥口感更面,含山藥多糖更多。營養也更好,最後再看橫切面,山藥的橫切面肉質應呈雪白色,這說明是新鮮的,若呈黃色似鐵鏽的切勿購買。如果表面有異常斑點的山藥絕對不能買,因為這可能已經感染過病害,還要注意山藥斷面應帶有黏液,外皮無損傷。山藥怕凍、怕熱,冬季買山藥時,可用手將其握10分鐘左右,如山藥出汗就是受過凍了,掰開來看,凍過的山藥橫斷面黏液會化成水,有硬心且肉色發紅、質量差。

山藥的禁忌:

食用山藥一般無明顯禁忌症,但因其有收斂作用,所以患感冒,大便燥結者及腸胃積滯者忌用。

山藥皮中所含的皂角素或黏液里含的植物鹼,少數人接觸會引起山藥過敏而發癢,處理山藥時應避免直接接觸。

山藥不要生吃,因為生的山藥里有一定的毒素,山藥也不可與鹼性藥物同服。

山藥的吃法:

宜:

山藥 + 蓮子,健脾補腎

山藥 + 棗(干),健脾利胃

山藥 + 玉米(鮮),吸收更多的營養素

山藥 + 扁豆,補脾益腎

山藥 + 銀耳,滋陰潤肺

山藥 + 胡蘿蔔,健胃補脾

忌:

山藥 + 胡蘿蔔(脫水),胡蘿蔔中含維生素c分解酶,若山藥同食,維生素c則被分解破壞。

山藥的做法有很多,下面給大家介紹兩種山藥的家常菜:

一、芙蓉山藥

食材:山藥、鹽、白鬍椒粉、白糖(少許)、澱粉、麵粉、素高湯、調料油各適量。

做法:

1、 先將山藥洗凈放在蒸鍋中大火蒸20分鐘至熟

2、 然後剝去山藥皮,放在案板上用刀背將其剁成泥狀

3、 放在盆中加入少許鹽,胡椒粉、白糖、澱粉、麵粉

4、 用筷子攪勻後做成丸子狀,在每個丸子上放一粒枸杞

5、 上蒸鍋蒸10分鐘

6、 另起鍋加入素高湯、鹽,用水澱粉勾芡淋入調料油

7、 將汁澆在山藥丸子上即好。

營養與健康:山藥中含有皂甙、黏液質,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故可益肺氣,養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症;還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食療佳品;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

二、山藥燉木耳

食材:山藥、木耳、胡蘿蔔、鹽、白糖、清湯、香菜末、香油各適量

做法:

1、 將山藥去皮,和胡蘿蔔均切成小滾刀塊

2、 木耳摘洗乾淨撕成小朵備用

3、 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湯,下入薑末、山藥、胡蘿蔔塊燒開撇去浮沫

4、 改小火燉至將熟時加入木耳再燉至軟爛

5、 用調料調好味,盛在湯碗中即好。

營養與健康:黑木耳對於補鐵有很好的功效。它比綠葉蔬菜中含鐵量最高的菠菜高出20倍,因其含鐵量高,可以及時為人體補充足夠的鐵質,所以黑木耳可做為一種天然的補血食品。胡蘿蔔含有大量胡蘿蔔素,有補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療夜盲症;還含有植物纖維,吸水性強,在腸道中體積容易膨脹,是腸道中的「充盈物質」,可加強腸道的蠕動,從而利膈寬腸,通便防癌等功效。

所以說到山藥吃法的做法可是有很多的,而且還可以做成山藥粥等等美味的食物,我們可以讓山藥變成我們餐桌的常客,這樣更有利於健康。而且不同的做法,味道自然不一樣,可以每天有不同的美味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3985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