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怎麼調理?看老中醫如何說

反覆胃痛折磨人

現在人由於飲食不當的原因,胃常常飽受折磨,長此以往以致於患有胃部疾患的人不在少數。其中尤以胃脘痛常見。胃脘痛又稱「胃痛」、「心下痛」等,是以左側偏中上腹部,胸骨下方凹陷、肚臍上方(靠近心窩處)區域的疼痛為主要表現的消化道症狀。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或者萎縮性病變,病理變化多局限於粘膜層,實質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覆損害後,最終導致不可逆的固有腺體萎縮,病程緩慢,反覆發作!

中醫解讀胃痛

本病屬於中醫「胃脘痛」範疇,脾陽不足或貪食生冷食物,致陰寒內盛,情志不暢,憂怒傷肝,肝氣或肝火犯胃,辛辣或肝火傷胃陰,肝鬱氣滯,日久血行不暢。

血行瘀阻,瘀血內結,不通則痛,久痛傷胃絡等因致氣機不暢從而胃脘疼痛。氣機運化失常,「不通則痛」是發病的核心。

胃脘痛原因

1、過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積於中,陽氣被遏;

2、飲食不節,中焦失運,內蘊濕熱,氣機阻滯;

3、憂思惱怒,肝氣鬱結,橫逆犯胃,氣滯日久。

胃體胃炎可能與免疫關係比較密切,胃竇胃炎則與吸菸、飲酒等外來刺激或膽汁反流等關係較大。

臨床症狀:

主要表現為食慾減退,上腹部不適或隱痛,泛酸、噁心,嘔吐等,脾胃虛寒表現為胃脘隱痛,飯後減痛,空腹加重,肝氣或肝火表現為胃肋脹痛、噯氣頻繁或伴有心煩易怒,或胃重灼痛,口苦,胃陰虧虛引起胃脘隱痛,口燥咽干,血瘀胃絡產生胃脘刺痛,痛有定處,按則加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38861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