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糖尿病早期的六大「另類症狀」,如何有效的預防

情感生活| 2016-12-24| 檢舉

警惕!糖尿病早期的六大「另類症狀」,如何有效的預防

糖尿病的早期症狀,糖尿病的可怕之處在於併發症,它可引起失眠、尿毒症、心腦血管疾病、肢體殘廢……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糖尿病患者同樣可以擁有高質量的生活。但遺憾的是,糖尿病在我國的知曉率太低。1/3中國患者沒有得到治療,很多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得病,等到發現時,併發症已經開始威脅生命。

「我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在心臟病的重症監護病房中,大概3/4都是高血糖,其中有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結果有人突發腦中風和心肌梗塞,一查都和糖尿病有關。」許樟榮告訴記者,糖尿病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喝水多、吃得多、體重減少。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意味著可防可治的機會已漸漸消失,直接進入到嚴重的併發症階段。而在糖尿病的隱性患者里,年輕人占的比例也日趨上升。據最新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我國20歲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達9.7%,僅北京30歲以下人群患病率就達1.3%。

糖尿病之所以成為「漏網之魚」,是因為其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很多人血糖高於正常值,但又達不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所以被忽視。一般來說,餐後兩小時血糖值介於7.8和11.1毫摩爾/升之間就已經屬於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不及時干預,大約2/3的人會發展成糖尿病。楊文英還列出了一組數據:我國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升高比例比歐美人高,達到80%以上。這是因為我們常規體檢只查空腹血糖,許多單純餐後血糖升高的人就會矇混過關,使我國糖尿病漏診率高達50%。

如今,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少)症狀似乎已不多見,而以往很少察覺的徵象卻變得異常突出。

1、女性上身肥胖

肥胖易患糖尿病。而上半身肥胖的女性,腰圍/臀圍大於0.7的人,不論體重如何,糖耐量試驗異常要占6O%以上。當腰圍/臀圍大於O.85時,必須做糖耐量試驗檢查,因為這種情況極有可能患上了糖尿病。女性上半身肥胖體徵,可做為診斷糖尿病的一項重要指標。下半身肥胖女性不易出現上述病變。

2、排尿困難

排尿意識低下,排尿間隔時間延長,乃至排尿困難,膀胱內余尿增多,膀胱擴張等症,都是糖尿病的反應。嚴重者可出現尿路感染、尿液逆流、腎功能衰竭等合併症,有的還引起菌血症,難以醫治,預後很差。中老年男性出現排尿困難,只考慮前列腺肥大是不全面的,還應聯繫到是否患有糖尿病。

3、手足攣縮

手掌不能伸平,平放呈拱形,此征稱「手攣縮」。手掌皮膚可們及索狀硬結,按壓有痛感,局部皮膚粗糙,嚴重者手指向掌側拘縮。這種現象見於足底,稱「足攣縮」原因與手掌足底部小動脈形成血栓而導致腱膜營養不良,及至纖維瘤樣增殖有關。屬於糖尿病全身血管病變的一種表現。

4、陽痿

男性糖尿病患者合併陽痿症者約占總發生率4O%~6O%,過去認為是器質性的,今天看來,有一半以上是功能性的,經過適當治療是可以改善的,逐步恢復陰莖勃起功能。

5、瞳孔變小

用紅外線電子瞳孔計精密測定瞳孔的面積,正常人平均為15.4±6.8平方毫米,而糖尿病人則平均為12.5±5.8平方毫米,男女患者大致如此。為檢查眼底,常需要擴瞳,糖尿病人對擴瞳藥反應不敏感,擴大瞳孔效果較正常人要低。這種異常反應與糖尿病所引起的交感、副交感植物神經病變有關。

6、跟腱反射減弱

跟腱反射是檢查神經功能的方法,即用診錘叩打後部的跟腱,正常反應的腓腸肌收縮,足向跎面屈曲。糖耐量試驗異常者跟腱反射消失的約占5O%以上,而正常人僅占4%左右。病程長的跟腱反射低下或消失的發生率越高,此項檢查對早期發現糖尿病有積極意義。

青壯年預防糖尿病的方法

保證好睡眠。

經常睡眠不足6小時者,糖尿病的患病風險翻番。專家說:「如果你睡眠太少,神經系統會處於緊張狀態,影響調節血糖的激素。」因此,除了儘量不熬夜,還應注意睡前別喝咖啡或茶,避免長時間看電視等。

學會釋放壓力。

現代生活節奏和工作強度,迫使白領白天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晚上還得熬夜,得不到充分休息,因此絕大多數的白領長期處於「神經緊繃」狀態,心理壓力非常大。專家解釋,緊張和焦慮的情緒會促使人體長期處於應激狀態,體內的「應激激素」大量分泌,出現血糖升高,長此以往,造成糖尿病產生。

每天放鬆一刻鐘。

緊張的工作、生活會讓人處於應激狀態。在應激狀態下,人的身體進入戰鬥模式,血糖水平升高,隨時準備行動。因此,你一定要學會放鬆自己,比如起床後做一會兒瑜伽或冥想、散步、聽聽輕音樂,還要記得做任何事前深呼吸3次。

趕緊減點肥。

很多白領工作者日常活動量小,平日裡還不注重加強體育鍛練,使得身材越來越胖。人體一旦發生肥胖,身體就會發生一系列的內分泌紊亂,包括糖耐量減低、胰島素反應不敏感等等,進而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健康飲食。

首先應減少應酬或至少應簡化應酬,提倡健康飲食(地中海飲食),在飲食結構上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約占總進食量的60%左右),蛋白為輔(指肉類占總進食量的30%左右),脂肪應在5--10%即可,這就是說要多吃蔬菜,少吃油肉,同時還應注意規律飲食、節制飲食,飯到八成飽即可,有飢餓感時以水果、蔬菜、堅果類補充。

加強鍛鍊。

鍛鍊的好處很多,研究表明,有「三高」的人通過鍛鍊可使血壓、血糖及體重下降,很多病人僅通過飲食、鍛鍊就拋棄了藥罐子,達到了治療目的。對還沒有出現「三高」的病人,或僅發現一高的病人,鍛鍊同樣可以達到預防作用。

戒除菸酒。

吸菸對心、肺都有危害,尤其已有「三高」的病人危害更大,統計數據表明,吸菸者發生心血管死亡或致殘的幾率要比不吸菸者高了4倍,而已存在「三高」的情況下這個幾率還要大幅度上升。關於飲酒,目前有很多混亂的觀點,有人認為酒是心血管疾病的保險因子,故提倡經常飲酒,但這種觀點是有偏頗性的,因為這一觀點並沒有完全被認定,僅有少量觀察性研究認為其對心血管疾病有好處;而且酒對消化系統,尤其是肝臟有損害作用,長期飲酒使肝硬化發生率明顯升高,不能因為酒可能有益於心血管而損害另一個重要器官肝臟的利益。所以目前多數心血管專家並不主張以飲酒來預防心血管疾病。

由於糖尿病是比較常見的慢性病,長時間的存在,就會讓患者的活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是比較常見的,會讓患者的晚年生活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子女的幸福質量,讓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都會不斷下降。

預防糖尿病的飲食原則

大多數青壯年朋友生活節奏快,夜生活豐富,晚上睡得遲,早上起得晚,許多人為了省時間不吃早飯。另一部分人可能隨便吃點東西就匆匆上班。午餐由於中午時間有限,為了方便和節省時間,經常以快餐為主,相當一部分人選擇了洋快餐。而晚餐應酬多,經常參加宴會、酒席,喝酒多。

(1)合理控制總熱量:肥胖患者應先減輕體重,減少熱能的攝入。消瘦患者應提高熱能的攝入,增加體重,使之接近標準體重。

(2)減少脂肪攝入:脂肪的攝入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高脂肪飲食可妨礙糖的利用,其代謝本身會產生酮體,容易誘發和加重酸中毒。

(3)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過嚴:有些朋友為了減肥完全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這是不可取的,均衡的飲食習慣才能更健康的減肥。

(4)食物中要富含食物纖維:食物纖維可使葡萄糖的吸收減慢,改善葡萄糖耐量試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濃度,並可降低血脂濃度,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膽囊炎、膽石症等併發症。食物纖維最好食用來自天然的食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38162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