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幽門螺桿菌是如何引起胃癌的?

情感生活| 2016-12-23| 檢舉

警惕!幽門螺桿菌是如何引起胃癌的?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了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發生的相關比,那麼,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如何引起胃癌發生的?

幽門螺桿菌本身並不分泌致癌物,它導致胃癌的發生是一種間接的形式,如幽門螺桿菌所含的空泡毒素、尿素酶等毒力因子可損傷胃粘膜細胞,造成黏液排空,上皮脫落,電鏡下可見胃粘膜細胞腫脹,細胞內質網系統擴張。幽門螺桿菌引起炎症反應並釋放炎性介質,致使細胞增生加快,增生活躍的細胞DNA合成旺盛,易受基因毒致癌物的損傷而發生細胞突變、缺失,而導致細胞癌變。幽門螺桿菌感染首先引起胃粘膜的炎症改變,長期的慢性炎症將導致胃黏膜向胃癌方向演化。Correa描述了胃癌發生的自然病史,由正常胃黏膜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

血清學回顧性調查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者發生胃癌的危險是陰性者的8倍;某些發展中國家胃癌發病率高,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也高;已開發國家胃癌發病率低,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也低;社會經濟地位低下者胃癌發病率高,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也高;幽門螺桿菌高流行的國家和地區,胃癌的發生率也很高。提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的發生有關。目前認為胃黏膜發生癌變的過程如下:正常胃黏膜慢性活動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不典型增生癌變。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其中每一步驟均有關聯。

值得注意的是,雖有很多間接證據提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但幽門螺桿菌並非胃癌的特異病因,還有其他促進因素(環境、飲食、遺傳等),且只有長期的慢性感染才會使胃癌發生的危險增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38076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