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患者四肢顫抖、肌肉僵硬、運動緩慢,嚴重的話還會失去行動能力,日常生活只能依靠他人照顧。一直以來,醫學界都認為這是一種大腦疾病,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研究人員卻發現,這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變化有關。
阿爾法─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被認為是巴金森氏症的「罪魁禍首」之一。研究人員培育出了兩組過多生成該蛋白的實驗鼠,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gut bacteria),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
最後發現,無菌實驗鼠根本沒有表現出巴金森氏症症狀,運動能力不僅沒有減退,反而還有進步。另一組實驗鼠則完全不同。後來他們又給一部分無菌實驗鼠餵食由腸道菌群分解食物纖維時產生的短鏈脂肪酸,並為另一部分無菌實驗鼠移植從巴金森氏症患者糞便中獲得的腸道菌群,經過發現,這些原本健康的實驗鼠也出現了巴金森氏症的症狀。
根據實驗結果,他們認定腸道微生物是巴金森氏症的重要推手。腸道菌群多種多樣的變化導致運動機能惡化,這也是巴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75%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有腸胃問題,便秘很常見,這也從另一方面佐證了這一點。
過去人們對巴金森氏症的治療,主要集中在大腦,效果並不理想,就算手術也只能緩解症狀,無法根治。從腸道入手要簡單得多,而且更加安全,副作用也很少。
周邊神經系統(PNS)的神經元有70%聚集在腸胃,腸胃的神經系統透過迷走神經(vagus nerve)連結中樞神經系統(CNS),對運動神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巴金森氏症患者的病例可以發現,他們的腸胃問題比運動神經元早出現許多年,除此之外,環境也會導致這一病症的主要原因。
全世界大約有1000萬人正在受巴金森氏症之苦,很多知名人士也被這種病困擾。人們一直不知道,這種看似複雜的疾病其實與腸道息息相關,腸胃細菌才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不管生活多忙都不要忽略腸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36352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