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段時間豆腐花是甜是鹹之後,最近微博上又有一場「南北大戰」襲來,北方的小夥伴大都說他們吃桃子不削皮,而南方的小夥伴又說他們要剝了皮才吃桃子的。其實,這本是個人習慣的討論,卻讓小編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平時吃水果削皮,除了習慣,還會顧忌一個問題,就是怕吃到蠟,那麼吃果皮就等於吃蠟了嗎?
超市的水果架前看到,不少進口水果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十分光亮,手感也光滑,與普通蘋果相比顏色也深不少。除了蘋果外,一些香梨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平時我們也會有這樣的經曆,有些水果總也洗不幹淨,洗了很久表皮都是滑滑的。這都是因為這些水果都打了蠟,一是好看,二是存放時間長。水果收獲後,為了提高商品價值並延緩水果的失水,常用打蠟機進行上光,並可能有保鮮劑處理之類問題,故看到表面特別漂亮發亮的水果,特別是反季節水果,大多是打了蠟的緣故。果皮中不僅富含維生素C、果膠、纖維素,還含有抗氧化的花青素和其他多酚類及生物類黃酮等物質,對人體都大有益。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應該選擇連皮吃水果,因為與果肉相比,果皮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質。那麼打了蠟的水果皮到底能不能吃呢?
果皮上的蠟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種,蘋果自帶的果蠟,是在蘋果表面生成的植物保護層,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微生物、農藥等入侵果肉,起到保護作用,無需去除;第二種,果農上的食用蠟,這種「人工果蠟」其實是一種殼聚糖物質,多從螃蟹、貝殼等甲殼類動物中提取而來。這種物質本身對身體並無害處,其作用主要用來保鮮,防止蘋果在長途運輸、長時間儲存中腐爛變質,要去除這層蠟也很簡單,直接用熱水衝洗即可去除;第三種,不法小販上的工業蠟,其中所含的汞、鉛可能通過果皮滲進果肉,給人體帶來危害,必須削皮才。挑選打蠟水果時,可用手或餐巾紙擦拭水果表面,如能擦下一層淡淡的紅色,就很有可能是工業蠟。不過食用蠟和工業蠟不太容易用肉眼分辨,水果食用前應用鹽水清洗,或者乾脆去皮之後再食用。
但小編還要提醒大家,有些瓜果的皮是謹記,不可食用的。荸薺,荸薺生在肥沃的水中,皮中聚有毒素及有害人體的化學物質。柿子,柿子皮里有大量的鞣酸,鞣酸進入胃裡容易與蛋白質合成「柿石」,能引起多種疾病。銀杏,銀杏皮中的有毒物質「白果醇」和「氫化白果酸」等,能損害人體中樞神經系統,銀杏肉也不能多吃。土豆,土豆皮中含有「配糖生物堿」會引起慢性中毒,容易被人忽視,所以吃土豆一定要削皮。還有紅薯,紅薯皮中含堿量多,容易引起胃腸不舒服,特別是有黑斑的紅薯皮更不能食用,不然會引起嚴重後果。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喔~我不敢再吃皮了...趕快分享給身邊朋友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