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又到了栗子上市的季節,它不僅味道香甜,而且營養極為豐富
,因此頗受人們的青睞。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
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尤其適用於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腰腳不遂,小便頻多及脾腎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患者食用。
現代研究認為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多的乾果品種,能提供較多的熱能,
有利於機體抵禦寒冷,比較適合秋冬季節食用。栗子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
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對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疾病,
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因此老年人常吃栗子,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此外,栗子還含有豐富的核黃素,備受口腔潰瘍青睞的朋友宜常食之。
栗子粥是脾胃虛寒者的食療佳品
栗子作為一種美味的乾果,不論生吃還是炒、蒸、煮、燉或烹飪做菜,
都有很好的風味。走遍大江南北,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便是「糖炒栗子」。
除了糖炒栗子外,人們吃的較多的該數栗子雞了,栗子雞具有很好的補腎強壯、
健脾補血之效,特別適合老人、婦女及體弱者食用。此外,將板栗仁蒸煮熟,
研磨後製成糕餅,特別適合於食慾不振、身體瘦弱、經常腹瀉的小兒食用。
用栗子和大米熬製的粥老少皆宜,既可作為脾胃虛寒導致的慢性腹瀉患者的食療佳品,
也可用於防治老年人由於機能退化所致的脾胃不和,氣虛乏力等症,
可取栗子10枚、大棗10枚、茯苓12克、山藥15克、大米60克,共煮粥,調入蜂蜜食之。
生食栗子最補腎,每天5~10枚就足夠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栗子除了可以熟食之外,還可以生食,
且生食栗子具有很好的補腎效果。早在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就說板栗是
「腎之果「也,並且指出「生食之」可用於治療腰腳不遂,強調了「生吃」這一用法。
老年人由於陽氣漸漸衰退,常常出現腰膝酸軟、四肢疼痛、牙齒鬆動、脫落等不適,
這都是腎氣不足的表現。中老年人若是養成每日早晨或晚上吃風乾的生板栗5至10枚的習慣,可以達到有效預防和治療腎虛、腰痠腿疼的目的。需要說明的是,生板栗較熟板栗不宜消化,
脾胃不好的人每日生食不宜超過5枚。在吃生板栗的時候,一定要細細咀嚼,直到滿口白漿,然後分次慢慢吞嚥下去,這樣可收到更好的補益效果。
栗子雖好,過食會阻滯腸胃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栗子雖然既養人,又好吃,
但每一次切不可進食過多,這是因為栗子生吃過多,難以消化,熟食過多,易阻滯腸胃。
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強調說:「若頓食至飽,反致損傷脾胃」,所以,在進食栗子時,
也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脾胃,一般而言,每天食用栗子的量以5-10枚為宜,特別是小兒,
因消化能力較差,更不宜多食。食積停滯、脘腹脹滿者更要和栗子「劃清界限」。因栗子含糖量較高,
糖尿病患者最好也要對栗子「敬而遠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