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這樣洗澡,濕氣不除反而加重!

情感生活| 2016-12-01| 檢舉

再這樣洗澡,濕氣不除反而加重!

很多人不明白體內濕氣是怎麼來的。我們常說的濕氣重分為內濕和外濕,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內濕是疾病病理變化的產物,多由嗜酒成癖或過食生冷,以致脾陽失運,濕自內生。

而且體內濕氣跟平時洗澡也有關係!

《黃帝內經》有言:「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這說明了人的陽氣在一天中的變化:早上陽氣足,晚上陰氣盛。

另外,《內經》里也說了「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到了晚上,陽氣伏於內臟,體表缺少保護,這時洗澡的話會讓濕氣很容易進去到體內了,造成體濕。

如果白天工作強度大,晚上不洗澡多難受呀!其實這倒不必著急,知道晚上洗澡的限度就好了。九點為限!只要儘量在九點以前洗就好。

如何防止濕氣?

《本草綱目》里介紹了一個調理濕邪、健脾胃的方子——芡實薏仁茶。

很多人都知道芡實和薏仁可以祛濕,但是具體怎麼做,卻很少人知道。其實很簡單,只要將薏米仁炒到微黃,將薏米仁、芡實、赤小豆各5克用冷水浸泡半天(或用熱水浸泡兩小時),洗凈後加水煮一小時,再加入1克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等食材,轉文火煮半小時,待涼飲用,無需吃豆子。

也有很多人直接飲用成品,這個沒有影響,個人喜好吧,效果都是一樣的,但是一定要到正規商城上買,以免買到次品。

另外,也可以用摺疊拔罐療法祛濕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它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

但是要注意的是:心臟病、血液病、皮膚病及皮膚損傷者、精神病或神經質的人、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各種骨折、極度衰弱疲勞、孕婦、月經期等,均應慎用或禁用拔罐療法。

摺疊使用蔥、姜、蒜,對祛濕也很有幫助。

蔥、姜、蒜是三種常見的調味品,但具有非常有效的藥用價值。蔥、姜、蒜的使用方法有很多,老薑熬水就是常見的用法。這樣的薑湯對排出體內的濕氣有幫助,還可以令我們的身體快速發汗,緩解體內濕氣過重的情況。其他的調味品也是可以使用這些方法的,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35914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