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發燒應立刻做這件事,99%的家長都錯了
受訪專家
GreatDaily
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兒科系,善於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在兒童保健方面有著豐碩的臨床經驗。論文發表於《航空醫學雜誌》
北京善方醫院兒科門診主任徐舒芃指出,家長的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孩子一發燒就應當及時到醫院來就診,「孩子發熱一般不要超過3天,再長的話可能會湧現很多合併症甚至有可能轉成腦炎。」
非會員才能看廣告~
GreatDaily
徐醫生強調,熱性驚厥產生在3個月至6歲的兒童中,重要產生在12-18月齡的兒童,3歲以內的小男孩發燒了更要儘早看。
從風行病學的調查成果來看,高燒以後引起驚厥的孩子中,男孩比女孩的發病率要高。
而且首次熱性驚厥而就診的兒童,在兒童期早期再次產生熱性驚厥的可能性約為30%-35%。
先服上退燒藥後再去醫院
幼兒神經體系發育尚不完美,一旦高燒到了39℃以上,容易湧現全身痙攣甚至損失意識的症狀,即「小兒高熱驚厥」。
非會員才能看廣告~
GreatDaily
徐舒芃醫生形象地說,腦細胞是由神經元組成的,神經元通過放電,以電的情勢流傳信息,安排其它器官工作。
神經元有樹突和軸突,孩子小的時候,軸突外面的髓鞘還沒有長好,這就好比電源線,線裡面是金屬絲,外面包裹著一層絕緣皮,就像是髓鞘,絕緣皮沒長好,裡面的金屬絲就是外露的,電信號釋放就亂了,孩子就會湧現抽搐,眼角上翻,口吐白沫,牙關緊閉,更為嚴重的還會引起窒息,對大腦造成損傷。
非會員才能看廣告~
GreatDaily
徐醫生建議家長,平時要常備退燒藥,在孩子發熱的時候,「無驚厥史的兒童,當體溫大於38.5℃,就要在家裡先給孩子服上退燒藥,然後再帶到醫院來請醫生進行進一步診治,全部進程爭奪將體溫掌握在38度以內。」
如果有驚厥史,體溫在38°C就應快速將孩子帶到醫院,同時給予退熱藥和物理降溫。
除了退燒藥,在家中不要自行用藥
有些家長以為,給孩子吃了退燒藥後,燒退了,就沒事了。其實不然,僅僅是退了熱,但原發疾病沒有得到治療,發熱就會重複——吃完藥燒退了,過一會兒體溫又上來了。
非會員才能看廣告~
GreatDaily
這是因為高熱只是一個症狀,原發病並沒有得到有效治療。
所以要帶孩子去醫院進行相干檢討,斷定孩子到底是哪種沾染,是病毒沾染,還是細菌沾染,或者是支原體沾染,然後醫生再針對性地用藥。
如果發燒退熱後,過了三五天或者一個星期左右,體溫又起來了,往往是因為合併了其他的問題。
「比如說一開端是個感冒,一星期以後又發燒了,可能就轉成肺炎了。為什麼有的孩子沾染後能恢復,而有的孩子卻有合併症了,其實這就是抵禦力和病毒細菌之間在博弈,看誰能贏。」
非會員才能看廣告~
徐舒芃醫生告知記者,「我們建議,不管男孩女孩,孩子生了病還是要儘快看醫生,因為驚厥通常在體溫迅速上升時產生。而在家裡除了退燒藥外,儘量不要自行用藥,因為用藥後再來醫院查血,其成果就有偏差了。(哮喘病史的孩子除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