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種人最容易猝死,教你了解猝死前的6個徵兆
近些年來,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不斷上升,猝死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不少公眾人物如演員高秀敏、古月、馬季等都因猝死離世。
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或其他惡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臟驟停或急性心衰。其中,冠心病導致的猝死可占八成。另外,一些腦血管疾病也會引發猝死。
猝死雖然事發突然,實際也是有跡可循的。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要特別留意幾個異常表現,以防止猝死的發生。
受訪專家: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教授 俞夢越
年輕男子入院十分鐘後心臟驟停
上周五下午3點多,杭州33歲的王先生正在單位上班,連續熬夜加班的他突感胸痛難以忍受,隨後,同事把他送到市中院急診。
據杭州市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葉遠鈴醫生回憶,王先生來的時候還挺正常的,我們正在給他做心電圖等檢查,但幾分鐘後,他突然失去了意識,心跳驟停!
現場搶救圖
「快,給他進行心肺復甦,用除顫儀進行除顫!」葉醫生急忙連同其他十幾位醫生和護士,輪流上陣給王先生進行搶救,12分鐘後,王先生的心臟終於恢復了跳動!
闖過這一關,王先生並沒有脫離危險,檢查顯示,他的心臟左前降支近端完全堵塞,左迴旋支40%狹窄,這意味著,他的心臟嚴重供血不足,隨時有生命危險。
33歲的王先生,此前沒有任何心臟疾病的病史,也沒有家族史,為什麼心梗就找上了他?
經過醫生後期詢問之後,答案浮出了水面:「一方面、王先生經常加班熬夜。一般,過了11點還不睡覺的人,肝臟代謝功能變差,血液粘稠度升高,代謝產物在血管沉積下來,會引發血管狹窄,甚至完全堵塞;另一方面,王先生飲食上,喜好大魚大肉,辛辣食物吃的較多,此外,再加上缺乏運動,抽菸喝酒,對心血管損傷很大,讓血管條件變的越來越很差。」
葉醫生說,儘管王先生這次撿回了一條命,但由於心臟驟停,他的心臟功能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
十大高猝死人群,裡面有你嗎?
廣告狂人
危險因素:有近半數以上的白領處於過度疲勞、勞累的環境中。一項網絡投票顯示,在經常加班的職業里,廣告設計師高居榜首。
白衣天使
危險因素:白天夜班連軸轉、門診一坐大半天、手術台上忘時間……特殊的職業使命,要求醫護人員的工作不能有絲毫「差錯」。他們精神緊張,時常用腦過度、缺乏睡眠。
網絡店主
危險因素:每天一睜眼就對著電腦, 見縫插針地吃飯、打包、發貨,睡覺時腦袋裡還嗡嗡響著買家的對話聲、諮詢聲、質疑聲等。開網店這一看似新鮮、簡單的職業,背後卻是幾乎是「24小時工作制」狀態。
IT工程師
危險因素: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健康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IT階層「過勞死」的平均年齡僅為37.9歲。長時間對著電腦編程、測評、調試,每天一個姿勢窩在椅子上。
媒體人士
危險因素:中國醫師協會等機構發起的《第二屆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中,媒體進入透支行業的第4位。生活跟著新聞轉,不少新聞記者經常加班加點,日夜奔波。
人民警察
危險因素:公安部的一項調查顯示,治安警察每日平均工作12小時,很多民警最大心愿是想「睡覺」。無論大神探還是小片警,都是工作忙、壓力大,甚至只能靠抽菸提神醒腦。
一線工人
危險因素: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中國十大健康透支行業名單」中,製造業高居榜首。枯燥壓抑的工作環境、重複呆板的機械化動作、經濟壓力等,使之成為健康的高危崗位。
莘莘學子
危險因素:中國健康教育中心2011年對全國10餘個城市大學生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飲食和運動方面的現狀堪憂,50.2%的大學生沒到推薦的每日運動量。平時埋頭上網、遊戲,期末埋頭衝刺,成了很多當代大學生的寫照。
演藝明星
危險因素:有調查顯示,人前光環的背後,約1/3的明星都在喊累。很多演藝人士要靠藥物才能保證睡眠,紛紛感嘆「每天都在工作」。
運動健將
危險因素:有研究稱,在美國,每三天就有一名年輕運動員死於潛伏的心臟病。「更快、更高、更強」,超負荷的運動導致心肌缺血。
猝死六前兆,千萬要留意
1
近期出現或加重的胸悶
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後胸悶,休息一段時間可緩解,這種現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突然出現的症狀表明冠狀動脈內的粥樣硬化斑塊還不穩定,隨時有可能發生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以前就偶爾有胸悶的症狀,近期症狀變得更加頻繁,程度更加嚴重,同樣說明以前尚屬穩定的斑塊目前出現了小的破損,並且隨時都會發展為大的破損,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遇到這種情況,應儘快到醫院就診,並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
2
心慌
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觀感受。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多數心律失常的危險性較小,不會引發猝死,但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則有發展為室顫的風險。
另外,很多老年人出現心慌是房顫作祟,如果房顫伴發心臟傳導疾病,也很容易進展為室顫。室顫發作後,數分鐘之內即可導致死亡。因此,頻繁心慌發作也應及時就診。
3
心跳過緩
心臟的跳動是由特定的起搏細胞發起的,起搏細胞功能變差就會導致心臟跳動速率減慢,嚴重時會引發心臟停搏。起搏細胞功能會隨年齡增長逐漸變差。
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不斷提高,8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也在增加,這部分群體的起搏細胞功能會逐漸變差,心率日益減慢。老年人活動量通常較小,較慢的心率也能維持正常生活所需,因此往往被忽視。
老年人應定期監測血壓、心率,如果出現心率小於50次,血壓變低,就很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心臟停搏,導致猝死。
4
暈厥
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數暈厥是由於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常見的原因包括竇房結疾病、房室傳導阻滯、迷走神經張力過高等。
暈厥有時持續幾秒鐘後能自行恢復,如果不能恢復,便會造成猝死。因此,出現不明原因暈厥後應非常警惕,儘快查明原因,預防下一次暈厥甚至猝死的發生。
5
不明原因的疲乏
猝死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會發生。很多年輕人工作壓力較大,常出現疲勞,屬於正常情況。但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或伴有胸悶、水腫,則應警惕猝死的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
心肌炎在年輕人中比較多見,通常見於感冒1~2周後,出現疲乏、胸悶、乏力等症狀,極易引起急性心衰。這種情況下應嚴禁重體力活動,臥床靜養。
心肌病多是遺傳性疾病,早期不易察覺,出現症狀時多已發生心肌結構的不可逆改變,如心臟擴大、心肌肥厚等,非常容易引發猝死。因此,當出現不明原因的疲乏、胸悶時,應高度警惕心肌炎、心肌病的發生。
6
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
腦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有些卒中起病急驟,幾分鐘內就會發生肢體癱瘓、血壓增高,這種情況下,患者若及時就診可挽救生命。但有些腦卒中起病緩慢,早期只有輕微症狀,患者並不在意。一旦進展,可能引發猝死,因此需要多加留心。
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或房顫的患者,腦卒中的發生率高於普通人群數倍。如果出現單側看不到東西、單側肢體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穩、有踩棉花感,應警惕腦卒中的發生,及時就診。做到早期識別,往往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
要發現猝死的上述前兆,我們需要時刻對身體不適保持警惕,發生情況時要快速反應,及時就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34515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