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太重老脫髮,1味中藥祛濕生髮,國醫大師都在用

情感生活| 2016-11-08| 檢舉

濕氣太重老脫髮,1味中藥祛濕生髮,國醫大師都在用

脫髮是臨床常見的頑症,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一般可無自覺症狀,常無意中發現,給患者造成嚴重的精神負擔。隨著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脫髮的原因較多,現代醫學認為脫髮病因不明,多屬機體免疫機能失調,同時與精神因素、遺傳因素、內分泌失調、感染等因素相關,所以對此類情況沒有特別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醫學認為「發為血之餘」,心主血脈、肝藏血,因此心肝功能正常則血能養發;「腎……其華在發」,腎精充沛,才能上華其發;「肺主皮毛」,肺宣發肅降的功能正常,才能使毛髮叢生;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運旺盛,則氣血充盈上潤華發。由此可見, 發茂根固與五臟功能,氣血調和都有關係。在五行當中,心屬火、腎屬水,正常情況下心火能抑制腎水上犯,維持人體正常氣機運轉,則毛髮叢生,發茂根固。但當心陽不足抑制能力減弱,或情志抑鬱肝氣不舒,或肺脾虛弱不能運化體內水濕,或腎虛水無所主而妄行,導致水不歸經,逆而上泛於頭頂,就會出現脫髮的情況。

正如岳美中先生所說:「發禿的形成,多因水氣上泛巔頂,侵蝕髮根,使髮根腐而枯落。茯苓能上行滲水濕,而導飲下降,濕去則發生」。當遵《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謂:「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脫髮若屬水飲上泛者,當先治水。茯苓得松之餘氣而成,甘淡性平,其性先升後降。使水飲上述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則水飲得下,清陽得升,則有毛髮固密,發茂根實。

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 多於7~9月採挖,藥用部位是乾燥菌核。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本草綱目》中記載: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說的就是茯苓具有滲濕利水的,升中有降功效。

已故著名中醫學家岳美中先生有僅用一味茯苓飲治癒脫髮的案例。即茯苓500-1000g,為細末,每服6g,白開水沖服,一日2次。並囑咐患者要堅持服用一個比較長的時期,以髮根生出為度。約服用2月有餘,來複診時發已叢生,基本痊癒。後人也有大量應用此方法治癒脫髮的記載。所以有相同苦惱困擾的朋友不妨一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33356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