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心臟最健康?他們有10大護心法則,得學學!

好文| 2016-11-07| 檢舉

冠心病被稱作「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日本的冠心病死亡率僅為0.041%,全球最低。在55~64歲的男性中,日本人冠心病死亡率還不到美國人的1/10。

據統計,我國的心腦血管病發病率,是日本的75倍!他們的護心訣竅就隱藏在生活習慣中,我們也不妨借鑑一下。

日本人的十大護心經驗

1、愛吃深海魚

日本四面環海,日本人可以隨時吃到大量新鮮的海產品,幾乎每天都會適量吃魚,烹煮方法多為低溫煮熟、清蒸等。

日本人從小的飲食就離不開魚。很多研究證明,長期吃魚,特別是深海魚類如鮭魚、鮪魚等,不僅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還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達52%以上。常吃魚的心臟病人,兩年內的死亡率比起不吃魚的人要減少30%。

2、喝綠茶

綠茶是日本人的最愛,他們喝的時候會把茶葉儘量碾碎,然後泡水,連同茶葉末一起喝下去。這種特有的喝茶習慣,可以使人攝入更多的茶多酚,對血管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

綠茶有許多保健功效,可以降低心臟病的風險,抑制膽固醇的吸收,減少壞膽固醇,緩解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還能加速體內脂肪燃燒。

3、 走路多

研究顯示,久坐會傷害心臟,每坐一個小時血管的堵塞幾率將增加14%。

雖然日本車賣得不錯,但日本人自己卻很少開車,無論自己有沒有車,大部分人都是通過地鐵、公交、自行車出行。這樣一來,即使工作再忙,再沒有時間鍛鍊,下班後走路和站立的機會多,也能鍛鍊身體。

4、喜歡吃納豆

日本人吃納豆就像中國人喝豆漿一樣普通,連中小學的營養配餐里、老年人福利院中都少不了納豆。在日本超市裡,納豆一般和豆漿、豆腐等豆製品陳列在一起。

研究證實,納豆有降脂、降壓、抗栓、強骨和促進腸道健康等多種保健作用。它最重要的有效成分為納豆激酶類,具有溶解血栓的功能。

5、吃鹽少

6、做菜不怎麼放油

中國人做菜喜歡把油燒熱後下鍋爆炒,日本人吃油卻很聰明。他們做菜很少放油,大多生吃、水煮或清蒸,菜熟了後,再放一點油。動物油基本不用,主要用植物油,包括菜籽油、橄欖油、葡萄籽油等。

植物油里不飽和脂肪酸豐富,能減少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病率。但植物油經過高溫加熱後,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就會被破壞,不再具有保護血管的作用。

7、每天要吃30種食材

8、 管住腰圍

9、愛乾淨

為啥這樣說?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日本人牙膏消費世界第一。研究發現,減少口腔牙周細菌可減緩、預防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那麼,定期刷牙、用牙線清潔牙齒,以及定期維護口腔健康可防心臟病。

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承認自己不常刷牙的人,心臟病風險多了70%。口腔不衛生是牙齦感染、牙周病的主要原因,這會增加個人發炎的負擔,增加心血管的風險。

10、下班後會放鬆

每天下班後回到家裡,大部分日本人都會泡個澡,節假日則去泡溫泉。即使房子不大,有四五十平方米,家裡也會買一個小浴桶,只夠一個人蹲在裡面。先淋浴後,全家人輪流進入浴桶,每人泡上20分鐘,不僅可以擴張毛細血管,還能釋放一天的壓力,充分放鬆。

日本人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得學學!

趕緊分享給老友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33273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