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這麼睡竟有補腎奇效,讓你陽氣十足!

17分享| 2016-11-01| 檢舉


如果您經常感到手腳冰涼、腰背發冷,這是由於腎陽不足所引起的。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門,如果腎陽虛衰,溫煦人體的功能下降,就會出現以上症狀。教你兩招讓你陽氣十足。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說到底,睡眠是補腎良藥!人們在勞動、工作、學習中消耗的大量能量,除了靠飲食來補償外,還需要靠睡眠來補償。古人有「服藥百裹,不如獨臥」的說法,意思就是安穩地睡個好覺勝過服補藥。

一個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不好,往往會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渙散、頭痛、眩暈、肌肉酸痛,甚感疲勞。一個人如果長期缺乏睡眠,處於過度勞倦的狀態中,機體就會產生耗氣傷血的病理變化,損及五臟。心勞則血損、肝勞則神損、脾勞則食損、肺勞則氣損、腎勞則精損,進而為許多疾病埋下禍根。

一、兩種睡覺姿勢有補腎奇效

1、還陽臥

練習時,首先熟練還陽臥功法,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練習。身體自然平躺仰臥,胯關節放鬆,兩腿彎曲,小腿向內收,兩腳心相對,腳後跟正對著會陰處,兩手心放於小腹處,掌心向著腹部。擺好姿勢後,徽閉眼,心中默念「虛」字,以鼻吸氣,意想氣聚於小腹處,再滾動到後腰;以嘴呼氣,意想體內的邪氣隨著呼氣排出體外。每晚睡前練習半小時。

身體自然平躺,髖關節放鬆,腿似環,兩腳心相對,腳後跟最好直對著會陰(如果能頂著會陰最好)兩手心放於大腿根部附近,掌心向著腹部。

仰臥由於著床面積大,壓迫力較小,身體更容易放鬆。

身體的放鬆加上一定的姿勢,可以很快的把陽氣和腎氣充盈起來。

腎陽氣相當於命門的真火——一個生命力的大小關鍵就是看命門的陽氣是否充足。

擺這個姿勢,就是為了更有利於腎陽氣的充足此式補腎的作用明顯。

2、混元臥

還陽臥練習一個月後,再高層次的練法是混元臥。姿勢依舊為仰臥,兩腳心相對,兩手要十指交叉並蓋在頭頂的百會穴處。通過練習還陽臥、混元臥,可很快使陽氣充盈起來!

這個姿勢既能補腎氣又可放鬆頭部,對失眠、神經衰弱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上面兩臂圍成一個圈,可以使腎氣不往生殖器上走,而是拉到中脘的深處。

下面兩腿圍成一個圈,有利於周身氣血沿腿循環到身體的當中。

這兩種姿勢,都會拉緊肝經和腎經,起到鍛鍊肝經和腎經的。

二、睡覺注意事項

1、睡眠方向

睡覺要頭北腳南。人體隨時隨地都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睡眠的過程中大腦同樣受到磁場的干擾。人睡覺時採取頭北腳南的姿勢,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球磁場的干擾。

2、睡覺姿勢

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側臥負擔輕。由於人體的心臟多在身體左側,向右側臥可以減輕心臟承受的壓力,同時雙手避免放在心臟附近,避免因為噩夢而驚醒。

3、睡眠時間

四季睡眠,春夏應「晚臥早起」,秋季應「早臥早起」,冬季應「早臥晚起」。最好應在日出前起床,不宜太晚。正常人睡眠時間一般在每天8小時左右,體弱多病者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

4、睡覺時間段

無論是「夜貓子型」的人還是「早睡晚起型」的人,都應該找准自己的生物鐘,提高睡眠休息的效率。中醫認為,子( 夜間11 時到凌晨1 時)、午( 白天11 時到下午1 時) 兩個時辰是每天溫差變化最大的時間,這一段時間人體需要適當休息。

5、睡眠環境

在臥室里應該儘量避免放置過多的電器,以確保人腦休息中不受太多干擾。此外,也不要戴「表」、「牙」和手機等物品睡覺,否則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如何快速練成還陽臥?

「還陽臥」健身效果超強,多做「還陽臥」有強腎氣,壯腰骨,迅速提高男士性功能。女士多做「還陽臥」對婦科及腰腿問題有強大的保健功效,平時生活中要多做「還陽臥」,還陽臥看似簡單,做好並不容易,標準還陽臥是雙腳底對齊,雙腳跟頂在會陰穴上,雙腿放平在床上,這樣才可以拉開雙腿內側經絡,達到氣血暢通的目的,但一般人很做到標準。

介紹一種迅速練成還陽臥的方法:使用雙盤專用拉筋帶練習「還陽臥」可以迅速達到最佳「還陽臥」標準,而且操作簡單,方便(如下圖)。

這種雙盤專用拉筋帶具有很強的彈性,能牢牢捆住雙腿不回縮,一般做一周左右就可以不用帶子輕鬆達到很標準的體位了。

睡覺有四個戒律,看起來雖然煩瑣卻能讓你的全身心得到健康並徹底放鬆,同時也能提高你的睡眠質量,讓你充滿精力地工作。

第一條:子時之前一定要睡覺

在道家的養生概念中,睡覺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如果每天子時(相當於晚上11點—次日凌晨1點)前不睡覺,看病時很多老道醫就會說:「不給你治了。」其實不是不給治,而是治不好了。

長年熬夜的人,無論男女,直接傷肝,日久傷腎,逐步造成身體氣血雙虧,每天照鏡子時會覺得臉色灰土一片。這時候就是天天營養品,天天鍛鍊身體,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帶來的傷害。

因此,早起沒關係,但晚睡絕對不行。許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習慣,這往往容易傷肝傷精傷膽。這樣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抑鬱,快樂的時候不多(肺氣也受影響,長期得不到有效宣發的原因)。

還有的人認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補回來,其實根本補不回來,要麼老是睡不著,要麼睡不夠,即使感覺補過來了,其實身體氣血已經損傷大半了。

第二條:睡時宜一切不思

「視此身如無物,或如糖入於水,先融化大腳趾,然後是其他腳趾,接著腳、小腿、大腿逐漸融化,最後化為烏有,自然睡著」。這是道醫入睡時的理想精神狀態。很多時候,失眠源於入睡時有揮之不去的雜念。

此時,不要在床上輾轉反側,以免耗神,更難入睡,最好的辦法是起坐一會兒後再睡。實際上,對於現代人來說,要想在晚上11點前入眠,早早地上床醞釀情緒也很關鍵,以便給心神一段慢慢沉靜下來的時間。「先睡心,後睡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還是不行,可以嘗試在睡覺前簡單地壓腿,然後在床上自然盤坐或者跏趺坐,兩手重疊放於腿上,自然呼吸,感覺全身毛孔隨呼吸一張一合,若能流淚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覺時倒下便睡。

第三條:午時宜小睡或靜坐養神

午時(相當於上午11點至中午1點),此時,如條件有限,不能睡覺,可靜坐一刻鐘,閉目養神。在打坐修行的道長都習慣於在午時打個盹兒。其實,正午只要閉眼真正睡著3分鐘,等於睡兩個鐘頭,不過要對好正午的時間。夜晚則要在正子時睡著,5分鐘等於六個鐘頭。

第四條:睡眠一定要早起

道人過的是晨鐘暮鼓的生活,即使在冬天,也不會超過早上6點起床,春夏秋季儘量在5點之前起床。對人體養生而言,早起有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

早起的好處在於,一方面,可以把代謝的濁物排出體外,如果起床太晚,大腸得不到充分活動,無法很好地完成排泄功能。

此外,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在早晨7點到9點最為活躍,是營養吸收的「黃金時段」。所以,千萬不要賴床,頭昏、疲憊不堪很多都是由於貪睡引起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3248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