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愛吃玉米,不過肯定有很多人不知道玉米須神奇功效。那麼,玉米須到底有哪些 藥理作用呢?我國的醫學認為,玉米須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能。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有利尿、降壓、降血糖、止血、利膽 等作用!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玉米須的神奇功效吧!

玉米須為禾本科玉蜀黍屬植物玉米的花柱和花頭。玉蜀黍一年生草本,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秋季收穫玉米時採收,曬乾或烘乾。玉米須常集結成疏鬆團簇,花 柱線狀或須狀,完整者長至30厘米,直徑0.5毫米,淡綠色、黃綠色至棕紅色,有光澤,略透明,柱頭2裂,叉開,質柔軟,氣無,味淡。以柔軟、有光澤者為佳。

祖國醫學認為,玉米須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腎炎、水腫、急性膽囊炎、膽道結石和高血壓等。現 代藥理研究表明,玉米須含大量硝酸鉀、維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種揮發性生物鹼。有利尿、降壓、降血糖、止血、利膽等作用。故以本品為主藥所組成之驗 方甚多,治病也非常廣泛……

【玉米須主要化學成分】
含脂肪油2.5%、揮髮油0.12%,樹膠樣物質3.8%、樹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鹼0.05%。還含隱黃素、維生素C、泛酸,肌醇,維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蘋果酸、枸椽酸,酒石酸,草酸等。此外,還含大量硝酸鉀,a-生育醌。

【玉米須主要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降壓作用 3.利膽作用 4.降血糖作用 5.其他作用

【玉米須的藥用價值】
人們喜歡在吃玉米的時候卻把一個寶貝扔掉了,那就是玉米須。玉米須雖然不起眼,但它的藥用價值卻不敢小看,媽網百科為大家講解玉米須的藥用價值,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中醫認為,玉米須味甘性平,有利尿消腫、降血壓、止血、利膽等作用,可治療多種疾病,具體有以下幾點藥用價值:
1、治糖尿病
取玉米須30克,豬胰200克,水煎,食豬胰,喝湯,每天1劑。
2、治慢性前列腺炎
玉米須6克,馬齒莧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每天2劑。
3、治急性膀胱炎
取玉米須50克,車前草20克,甘草6克,水煎取汁溫服,每天2劑。
4、治腎炎水腫
取玉米須30克,車前草30克,水煎,取汁代茶飲,每日1劑。
5、治妊娠水腫
玉米須30克,冬瓜皮60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2次服,連服5天。
6、治特發性水腫
取玉米須50克,大棗5枚,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每天1劑,連服1個月。
【玉米須能降血糖嗎 ?】
玉米須有非常不錯的降血糖效果,廣大糖尿病患者只要稍加利用,完全可以「變廢為寶」。玉米須含有大量營養物質和藥用物質,如酒石酸、蘋果酸、苦味糖苷、多聚糖、β-谷甾醇、豆甾醇等。
玉米須的發酵製劑對家兔有非常顯著的降低血糖作用。玉米須製劑能促進膽汁排泄,降低其粘度,減少其膽色素含量,因而可作為利膽藥用於無併發症的慢性膽囊炎、膽汁排出障礙的膽管炎患者。它還能加速血液凝固過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數,故可作為止血藥兼利尿藥應用於膀胱及尿路結石。
而且玉米須對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但作用較弱。其水浸膏甲醇不溶部分經過透析者利尿作用最強,無論口服、皮下或靜脈注射均有顯著效果。
【玉米須治腎炎有效嗎 ?】
玉米須是一味便宜良藥,利尿、利膽、止血、降血壓、降血糖。腎臟病特別是對難治的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皆有良效,因此玉米須治腎炎是有效的哦。媽網百科給大家解答用如何玉米須治療腎炎的方法。可以用玉米須50克,加溫水600毫升,文火煎成300毫升,一日分兩次服,治慢性腎炎9例,有3例痊癒,有4例療效不明顯。
而對於治療腎病綜合徵:用玉米須60克,同上法煎服,治療12例,9例水腫消退。
同時,還有一種方法:治療慢性腎炎取乾燥玉米須50克,加溫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約得300~400毫升藥液,過濾後內服,每日1次或分次服完。治療慢性血管球性腎炎9例,經10個多月觀察,其中3例獲得痊癒,2例進步,其餘4例療效不明顯。玉米須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利尿,腎功能改善,浮腫消退或減輕,尿蛋白消失或減低等方面。部分病例連續服用6個月未見毒性副作用。
【製藥膳,可治多種疾病】
1、肝硬化:玉米須,東瓜子,赤小豆,煎湯。
2、高血壓、頭昏腦漲:玉米須50g,菊花10g,煎湯。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
3、眩暈:玉米須50g,煎湯代茶,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4、齒齦出血:玉米須50g,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0多分鐘,1日內作數次飲完,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5、咳嗽:玉米須30g,陳皮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
6、咯血:玉米須50g,冰糖50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7、鼻衄、吐血:玉米須、香蕉皮各30g,山梔子9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8、特發性水腫: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腫。玉米須50g,大棗5枚,以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可連飲服1個月。

9、黃疸(黃疸性肝炎):玉米須30g,茵陳蒿20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7天為1個療程。
10、膽囊炎:玉米須30g,茵陳蒿20g、蒲公英10g,煎湯。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11、糖尿病口渴、多飲、多尿:玉米須50g,新鮮蕹菜150g,以清水適量煎湯去渣取汁。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內服。
12、腎炎水腫尿少:玉米須50g,黃精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
13、膀胱炎、小便黃赤:玉米須50g,車前子(各包)9g,甘草6g,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口服,5天為1個療程。
14、尿少、尿頻、尿急、尿道灼熱疼痛:玉米須、玉米芯各50g,水煎去渣代茶飲。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15、尿血:玉米須50g,白茅根18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5天為1個療程。
16、產後腹痛:玉米須50g,水浸20分鐘,後水煎取汁。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服時可每次加入紅糖20g。治婦女產後小腹攣痛,服後痛止,且乳汁增多。

農民在收穫玉米時,大多把玉米須扔掉,其實挺可惜的,殊不知它是治病良藥。最早藥用記載見於1476年的《滇南木草》,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中國藥典》1977年收載。為《中華人 民共和國衛生部藥材標準》1985版(一部)收錄的常用藥材品種。
你是不是也沒想到,平時總是被扔掉的玉米須,竟然有如此多的功效呢 ?
快點分享給更多朋友知道!一起用天然的食療方法來讓身體越來越健康吧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30442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