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作為人體重要臟器之一,腎結石是常見的腎臟疾病,並且男女老少均有可能會發病。有關資料統計顯示,每20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腎結石。而腎結石往往會影響尿液排泄情況,造成排尿出現疼痛,甚至進一步誘發腎積水、尿毒症等不良後果。
何為腎結石?
腎結石,主要是指未能及時排出體外的代謝性大分子的堆積。一般的腎結石中,有七成屬於草酸鈣結石;20%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磷酸結石,而剩餘5%的結石是由於尿酸過高引起的。
腎結石除了會引起腰部位疼痛外,還會出現排尿困難、疼痛尿頻等症狀。但是,腎結石在臨床上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而且容易矇騙過關。只有腎結石增長到一定程度時,結石掉落至輸尿管後才會有明顯的疼痛、血尿症狀出現。
哪些情況容易引發腎結石?
1.不良生活習慣
專家表示,越是運動少的人,患上腎結石的幾率就越大。長期不活動或者運動量少的情況下,反而會增加尿液的沉澱幾率,腎臟部位出現結石。另外,處於炎熱環境的群體,汗腺發達,出汗量大,其尿液就容易濃縮,形成腎結石。
如今,加班熬夜已是不少人的生活常態。加班熬夜過程中難免需要藉助咖啡、運動飲料來提神,而過度飲用咖啡、濃茶、提神飲料,也容易引發腎結石。
2.飲食不合理
健康均衡的膳食主張,葷素合理,纖維充足。而飲食上過於精細,葷素搭配不均、肉多蔬果量少,也很容易引起腎臟結石。日常的飲食上還應注意避免過量攝入高鈣、高草酸的食物。例如豆腐、動物肝臟、菠菜等食品要少吃,以避免腎結石的出現。
同時,喝水量較少的人也容易出現腎結石。雖說多飲水可幫助尿液的稀釋,避免尿液濃縮形成結晶。但少部分地區的水質是屬於硬水,硬水的含鈣量、結晶體都比較多。人在飲用後,尿液的鈣量會異常升高,進而容易形成腎臟結石、尿路結石。
腎結石怎麼辦?
目前,絕大部分的腎結石案例都是患者出現疼痛症狀而就診的。腎結石掉落輸尿管的初期,結石較大的會使輸尿管痙攣引起強烈的疼痛。但輸尿管隨著尿液、積水的堆積、擴張,疼痛症狀會出現短暫的緩解,這也容易使人拖延病情。
準確地來說,一旦被確診腎結石,首先應採取對症治療,使用相關的解痙藥物緩解腎結石的疼痛症狀。其次,日常要多喝水,加速細小結石的排出,還能有效防止尿路感染。對於結石個頭較大的,可考慮採取外科手術治療,例如體外衝擊碎石、手術取石等外科治療辦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28986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