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專家驚人言論:「生命在於運動」是錯的!不要再被騙了!

骨科專家驚人言論:「生命在於運動」是錯的!大家不要再被騙了!

導讀:生命不在於運動,而在於適量運動!

1、小伙深蹲鍛鍊半小時 大腿肌肉溶解

23歲小伙盧剛,聽說深蹲對大腿減肥非常有效,於是在家做深蹲運動半個小時,之後便覺得大腿疼痛無力。

他以為平時鍛鍊少,腿疼屬正常反應,起初並沒在意。可接下來兩天,盧剛疼得走不動路,吃不下飯,小便顏色變得像醬油一樣深,第三天,他不敢再拖,趕緊就診。

「案發」原因

診斷結果顯示,盧剛的肌紅蛋白等多項指標大大超出上限,最終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這與他短時間內超負荷運動有關。

醫生介紹,橫紋肌溶解指各種原因導致的橫紋肌損傷,當肌肉受到損害時,肌肉中的肌紅蛋白的被釋放出來,進入血液循環系統,血液中過多的肌紅蛋白可以阻塞腎小管,導致急性腎功能損害,所以患者的尿液呈現異常。

專家「解案」

固定姿勢壓迫肌肉、過度運動都可能造成橫紋肌溶解症。所以,運動時一定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切不可魯莽。

2台灣男子仰臥起坐後險癱瘓

台灣一名25歲的年輕男子,在做了幾個仰臥起坐後,覺得頸部以下全身無力。送到醫院時,意識清楚,但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

「案發」原因

醫生檢查後發現,男子以手抱頭的方式仰臥起坐,導致頸椎內血管受不了連續暴力施力而爆裂,血塊壓迫神經,因而頸部以下全身癱瘓。經及時手術搶救,男子恢復了健康。

下面給一張錯誤的示範:

在仰臥起坐的整個過程中,應該都是腹部用力。但是,因為不少人缺乏運動,腹部力量不夠,因而在雙手抱頭或者放在耳邊時,不由得「掰」了頸椎,將受力點放在了頸椎部位,猛地用力抬起,頸椎用力過大,就會產生問題,甚至可能產生癱瘓的情況。

再給一張正確示範:

手應該是放在耳朵兩側,而且不能用力護住頭部,只需要稍稍的靠近耳朵就可以了。

專家「解案」

頸椎不好,一定要慎做仰臥起坐。而且仰臥起坐做的不正確不單單是帶來頸椎的損傷,同時也會加大腰椎的壓力,也可能造成腰椎的損傷,甚至會突發腰椎間盤突出的情況。

3小伙跑20公里 撕裂半月板需手術

小鄒是名IT工程師,平時很少運動。最近一時興起想運動減肥,周末連續跑了2天,一天跑了10公里,累得筋疲力盡。休息途中,小鄒發現左膝蓋紅腫,稍微跑動一下,便疼痛難忍,最終小鄒瘸著腿來到市中心醫院就診。半月板撕裂傷有幾種情況,如圖所示:

「案發」原因

經檢查,小鄒確診為半月板撕裂,斷裂的一部分半月板竟「溜」進了關節腔,需進行關節鏡手術修復。正常的膝關節如圖所示:

專家「解案」

近年來,年輕的關節炎患者明顯增多。其中,突發關節損傷的年輕患者都是「暴動族」,因突然暴力運動、運動過激、運動方式不當等,導致膝關節、韌帶的不同程度的損傷。長期不運動的人,隨時可能發生膝關節受損、半月板撕裂等損傷。最好的健身方法,還是應堅持有規律的、經常性的鍛鍊,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宜,切忌當「暴動一族」。

4

27歲男子僅打幾分鐘羽毛球 突然跟腱斷裂

27歲的朱先生因為經常要給領導寫材料,所以常常不能準時下班。於是,他把運動安排在周六,和朋友一起去一所學校打羽毛球,打2小時左右。

前幾天,他和往常一樣,周六下午和朋友在球場會合。剛打了幾分鐘,他的右腿的小腿肚突然像被人踢了一腳。停下來休息後,發現已經不能行走,一走就劇痛。

跟腱是什麼?跟腱是人能走行走和跑跳的一條相當關鍵的肌腱,如圖所示:

「案發」原因

朱先生到市中醫院骨科檢查,診斷為跟腱斷裂,需要手術修補,術後康復也有個相當漫長過程。

跟腱斷裂示意圖:

專家「解案」

骨傷專家表示,對於大多數上班族來說,到了周末才有時間進行體育鍛鍊,這類鍛鍊人群就是「周末暴動員」。他們的運動時間時斷時續,周末有機會活動了,往往運動量比較大,運動時過於追求出汗。這種情況很容易發生運動損傷,其中比較常見的是跟腱斷裂。除了跟腱斷裂意外還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的情況,而踝關節扭傷後,肌腱因強烈收縮,又容易造成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如圖所示:

醫師建議,儘量不要做「周末運動員」,平常堅持一定強度的、適合自己的體育鍛鍊,不要突然過量。

因此骨科專家提醒:生命不在於運動,而是在於適量,科學的運動!運動過度即是傷害!

運動不足,達不到鍛鍊目的;而運動過量,不僅會引起骨關節的損傷,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造成肌肉肌腱的損傷。一些看起來很簡單的鍛鍊,一旦超量、過度,就會導致扭傷甚至骨折,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猝死。

對待運動的科學態度是「貴在堅持,貴在適度」。適量運動,才是保持腦力和體力協調、防止亞健康、延年益壽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是中醫所謂的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如何判斷運動是否過量?

疲勞不是個壞信號,出汗、腰膝酸軟、肌肉疼痛等一些急性疲勞現象,肌肉酸痛是由於偶爾運動導致的體內乳酸積聚過多導致的,是一種良好的自我自我反饋機制。如果在下次運動時能夠恢復,就不算是運動過量。相反,才被稱為運動過量。

一旦出現下面這些症狀,你就應該注意到:你的身體正在對你的運動強度提出「強烈抗議」

1、整天精神萎靡或情緒不穩定,工作和運動效率低下。

2、對運動缺乏熱情,沒有食慾或運動時感覺噁心想吐。

3、運動後感受不到身心舒暢,反倒感覺身心俱疲。

4、生活完全以運動為中心,錯過運動會生氣;也不顧傷病,強行堅持鍛鍊。

5、在下次運動前,骨骼、肌肉仍感覺疲勞甚至疼痛,而且受傷和疼痛的次數增加。

6、同樣運動量後,感覺恢復的時間花費更多,或運動量較少時,也感到疲勞。

7、運動後睡眠質量反而變差,易醒甚至失眠。

8、運動成效沒有進步,甚至下滑。

9、持續出汗或大量出汗。

10、感冒發燒等小病不斷。

如何健康鍛鍊而不過度?

1、首先不管是減肥還是增強抵抗力,運動都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不可能有捷徑,也不能速效。

2、運動後必須從疲憊中完全恢復過來後,才可以開始下一次運動。這是從源頭上杜絕過度運動。

3、保證充足合理的睡眠和膳食營養。即便要運動減肥,膳食搭配也必須保證營養,滿足一天正常的熱量消耗,不可攝入熱量過少,也不可過多。

5、多進行對關節損傷小的運動:游泳、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健美操,八段錦等。

專家支招:適量運動的「一五七」

「一」:每天步行約一公里,時間在至少十分鐘以上。

「三」:一個星期運動三次以上,保持有規律的小運動量。

「五」:運動要適量,達到中等量運動,微微汗出即可。

「一、三、五」原則是指身體相對健康的人,為預防疾病、防止運動過量而需達到的運動量。若患有心臟或關節疾病的人,運動量應由專科醫師指導進行,謹遵醫囑,切不可盲目冒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28141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