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5年版《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6.83歲,男性為80.50歲,均刷新了歷史最高記錄。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連續2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日本人為什麼就全球最長壽?除了較高的醫療水平和醫療保障外,他們遵循了這五條長壽法則!
追著太陽走,才能活得長。
在過去的日本,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畫家命長,作家命短。同樣都是投身文藝界的人,為什麼壽命長短卻差很多呢?
畫家為了上色時看清楚,通常太陽一出來就開始工作,尤其過去缺乏照明工具,非得這麼做不可。
可是對作家來說,只要看得見字就可以做事,夜晚依賴昏暗的照明,刺激著眼睛繼續寫下去。一句話總結,就是畫家的生活追著太陽,而作家卻躲著太陽,追著太陽的人比躲著太陽的人活得長。
可是夜晚時分,副交感神經處於優勢,血流恢復的同時,體內老舊廢物到處流竄,於是淋巴球異常增加,以清除自體細胞。對於消除一整天累積下來的疲勞而言,夜晚是十分重要的時間。
十分會致命,八分才健康
「健康的心臟,每0.8秒跳動一次,這是人體循環的最佳狀態。」
「烹飪時,用鹽量若能從1勺改為0.8勺,不僅能保有食材的生鮮原味,對腎臟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吃飯不宜吃到十分飽,感覺到八分飽就要停筷子了。
」 或許我們可以學學心臟。人們印象里,心臟永不停息、不知疲倦。事實恰恰相反,心臟的工作是非常理性的。
心臟的跳動也分為工作期(收縮期)和休息期(舒張期),其中1/3的時間工作,2/3的時間休息,相當於我們的8小時工作制。到晚上入睡時,心跳會自動調節為50次/分,收縮期仍然是0.3秒,舒張期卻變成0.9秒,即1/4時間工作,3/4時間休息,相當於我們的6小時工作制。
可見,心臟是多麼善於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時間。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正常體溫上升1度,免疫力就提高6倍。
醫學書籍上寫著日本人腋下溫度的平均值是36.89±0.34度,但這實際上是50年前日本人的體溫。現在大部分都只有35度多。人類平均體溫應該是36.5度,但能達到這一體溫的人相當少了。
體溫下降會使血管收縮,血液流通不暢,血壓上升,引起心肌梗塞、腦梗塞等血栓症。就像水遇冷會結成冰一樣,一切物質遇冷後都會硬化。而且,體溫下降會阻礙血液中糖分及脂肪等能量源的燃燒,還會阻礙尿酸、丙酮酸等廢物的燃燒和排泄,容易引發高血糖、高血脂和痛風等病症。
人體40%以上熱量是由肌肉產生的。以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運動,然而,近四十年以來,隨著科技的發達,現在人已經很少進行體力勞動了。
運動或體力勞動後稍微出一點汗,就會讓體溫上升1度。而體溫上升1度免疫力就會提高5~6倍。所以,如果能做到「一日一出汗」,就會變得不那麼容易得病。
男人腰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26985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