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友空腹血糖都不錯,就是餐後血糖老是控制不好,又加胰島素的,又加藥的。畢竟是「是藥三分毒」,藥吃多了也有會產生抗藥性,所以大家肯定期望最好能不用藥,或者能少用藥,這裡貝塔系(微信公眾號:貝塔系)介紹幾個飲食方面控糖技巧,能減少用藥。
進餐順序
對糖友的比較好的進餐順序是先喝湯,再吃蔬菜,然後米飯,最後肉。這樣的進餐順序能幫助糖友更好的降低餐後血糖。
湯 菜最好在進餐開始階段食用,充足的水分不僅可以馬上使胃獲得滿足,也能防止進食速度過快。很多蔬菜含有較高膳食纖維是不能被人體內源性消化酶消化吸收的碳 水化合物的總稱,其不僅能降低血糖,同時還有修復胰島功能的作用。此外,在米飯中混合一些粗糧或配菜也能不僅能使人更有飽腹感,而且還能起到高低GI混合 從而降低整體GI,最終降低餐後血糖。GI是指某一食物被人攝入後,引起血糖上升的速率。GI越高,升糖越快,GI越低,升糖越低。
細嚼慢咽
吃飯細嚼慢咽可以使食物被牙齒磨得更細,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從而加強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對增進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頗有益處。
現 代生物化學發現,唾液中含有澱粉酶和溶菌酶,能幫助消化和具有殺菌作用,能殺滅有害微生物,保持口腔衛生。1958年,我國有兩位知名的生理學家和生化學 家針對糖尿病人進行過一場「嚼海綿」的實驗。當時抽取了50位糖尿病患者,請大家咀嚼消毒過的海綿半小時,半小時後發現50人的所有血糖、血脂都有下降。 所以,糖尿病人吃飯要細嚼慢咽。
情緒愉快
愉 快的飲食情緒與營養一樣重要。專家們發現,當心情舒暢時進餐,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加,吃起飯來味香可口,一方面有助於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另一方面有利於血糖 的穩定。若心情不暢時,食物嚼之無味,食慾明顯下降。這是因為不良的情緒抑制了攝食中樞,而波動的情緒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促使糖原分解,以致血糖水平升 高。所以糖友在進餐時應保持愉快的情緒,在飯桌上不要生氣、惱怒,不議論使人不悅的事,要養成愉快健康的進食習慣。
餐前進食3類食物
1、餐前兩匙醋,不管哪種醋,其所含的醋酸都能抑制澱粉酶的活性,減慢澱粉分解為糖的速度,使食物要更長時間才能轉化成血糖。此外,醋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可調節血糖。
2、餐前一把堅果。餐前吃點含脂肪的食物,如杏仁、核桃等堅果,除了增加飽腹感,讓你在正餐時少吃點,堅果里的不飽和脂肪酸還有助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水平,減慢食物消化速度,從而有利於控制餐後血糖。
3、餐前吃少許黃瓜和西紅柿,黃瓜和西紅柿都是低GI食物,升糖指數比較低,而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提升飽腹感,還有輔助降糖的作用。
急火煮,少加水
食物的軟硬、稀稠、顆粒大小等對食物升糖指數GI都有影響。穀類煮熟不必經過長時間高溫,因為加工時間越長,溫度越高,水分多,就容易軟化,變稀稠,顆粒會縮小,糊化就越好,食物GI也越高,升糖就越快,餐後血糖最後就越高。
降血糖是持續的過程,飲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礎,掌握好方法,既實惠,方便、健康又收效高。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