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引發心臟病的又一「殺手」
小愛說
很多人都有高尿酸血症,但是平時沒有症狀就不注意飲食和調節生活方式,殊不知除了痛風,高尿酸還會引起痛風還會對心血管系統產生影響。高尿酸濃度本身與心血管危險因素之間,頗有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
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
鮮美的食材讓貪吃的人慾罷不能,然而美味亦包藏禍心,比如我們常吃的肉、海鮮、動物內臟和啤酒、肉湯等富含一種叫「嘌呤」的物質,嘌呤代謝後會產生尿酸。
當人體尿酸增多和(或)排泄減少時,血液中尿酸的含量就會增高。
臨床上,空腹血清尿酸一般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即可確定為高尿酸血症。
尿酸高不僅容易引起痛風,還會對心血管系統產生影響。
有證據表明,尿酸增多可促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和脂質的過氧化,伴隨氧自由基生成的增加並參與炎症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另外,尿酸增多可加劇血小板聚集和鈉的吸收,容易導致急性冠脈綜合徵患者冠脈內形成血栓。肥胖、高血壓、高甘油三酯血症、過量酒精攝入是高尿酸血症發病的危險因素,而高血尿酸濃度本身又與許多心血管危險因素相關聯,頗有些「剪不斷,理還亂」。
高尿酸血症與心血管疾病不良預後關係密切,因此大家有必要清楚了解高尿酸血症的「來龍去脈」。慶幸的是醫院檢測血尿酸較簡單直觀,必要時大家可以到醫院及時化驗。
高尿酸血症偏愛哪些人?
有人稱高尿酸血症為「沉默的殺手」。對於高尿酸血症的走向,不論是尿毒症還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都不容小覷。
高尿酸血症「偏好」以下人群:
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肥胖的中年男性和絕經期後的女性,
高血壓、動脈硬化和糖尿病患者,
原因未明的關節炎、腎結石患者,
有高尿酸血症家族史的成員,
長期嗜肉和飲酒的人。
高尿酸血症與冠心病
早在1951年,國外學者就發現尿酸水平與心血管病死亡率呈正相關,尤以缺血性心肌病死亡的患者中的血尿酸水平最高。當血尿酸值超過136 μmol/L時,對心臟的損害是顯著的(結構改變和功能受損)。
高尿酸症可增加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女性)的死亡率,血尿酸每升高59.5μmol/L,冠心病死亡危險性增加48%;尿酸>357 μmol/L者更易患上冠心病。
高尿酸血症與高血壓
高尿酸血症與高血壓息息相關:原發性高血壓人群中,即使沒有其他併發症,也有近30%的患者伴有高尿酸血症。多年臨床總結髮現,血尿酸水平每增加17 μmol/L,發生高血壓的相對危險度就會增加13%。
高尿酸血症與心力衰竭
當血尿酸>565 μmol/L,心衰死亡率升高,且尿酸值越高,心衰患者死亡率增加的越明顯。如血尿酸>800 μmol/L者較400 μmol/L者死亡率提高18倍!尿酸升高往往預示著動脈硬化的發展,且尿酸的血濃度增高越顯著,血管病變也就越明顯。
降尿酸有「五點兒」
我國尿酸升高患者多達1.2億,十年內增加了十倍!然而有些患者血尿酸很高,但是並無任何症狀和不適,這種情況更要引以為重。因為不論患者是否合併其他危險因素,高血尿酸都能導致心血管死亡率的上升。
如何控制尿酸?這裡有一套秘訣:「多學點兒,少吃點兒,勤動點兒,放鬆點兒,藥服點兒」。核心思想是「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戒菸、堅持運動和控制體重等。同時大家還應積極治療合併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慢性腎病等,必要時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
日常飲食以低嘌呤食物為主,除了少吃薯片、豆乾、餅乾、紫菜和香菇等,還要嚴格控制含脂肪量較多的肉類及動物內臟的攝入;至於腌制食品、香辛料和碳酸飲料等,也最好不要吃;含鉀高的食物對於防治高尿酸血症比較有利,比如西紅柿、西蘭花、香蕉、木瓜和芹菜等;另外,告訴大家一個「去嘌呤」烹飪秘方—食用前先用水焯煮一下。
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是防治高尿酸血症的基礎,吃的不必太飽,但是一定要喝足—每日飲水量保證在1500 ml以上,進行至少30 min的中等強度運動為佳。
如果在改變生活方式後血尿酸仍然高於正常值,或者尿酸升高合併心血管危險因素(血尿酸>471 μmol/L),無合併症但血尿酸>530 μmol/L的患者,都應儘快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降低尿酸。
附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