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胃炎到胃癌只有四步?醫生教你幾招遠離胃癌!

情感生活| 2016-08-28| 檢舉

從胃炎到胃癌只有四步?醫生教你幾招遠離胃癌!

龔廣美2016-08-28 08:10

上了年紀,多多少少都有些胃腸道的毛病。偶爾做個胃鏡也沒發現大病,常是各種慢性胃炎。有了慢性胃炎的稱號,好像一輩子都不能擺脫。

網上還有很多文章說,「某某以前只是胃炎,昨天檢查突然發現已是胃癌晚期」,還有些文章說「胃炎到胃癌只有四步」,真是這樣嗎?

龔醫師告訴大家,這些事可能發生,但事實並非如此聳人聽聞。

從胃炎到癌變到底是個什麼過程?

胃炎會突然之間變成胃癌?

不會。

絕大多數胃炎病人,沒有變成胃癌。

從胃炎到胃癌,胃的黏膜很可能經歷了炎症(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異常改變(腸化生、不典型增生),最終出現單個癌細胞,最終變成胃癌的病灶。

這些過程,都是沒錯的。可是,為什麼我們說有的報道觀點聳人聽聞了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胃部慢性炎症可能出現的情況:

非萎縮性胃炎

以前也叫淺表性胃炎,意思是有胃炎,但不嚴重,胃黏膜外觀還算正常,沒有發生萎縮。

原因有很多,進入胃裡的各種病原體感染,比如最典型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吸菸及酒精刺激;精神壓力大等等,都會導致胃黏膜發生炎症。

萎縮性胃炎

很多老年人都會有萎縮性胃炎,但不一定有症狀,可能是年齡增長的正常改變,但有人上網一查,說萎縮性胃炎可能癌變,就會非常緊張。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怎麼癌變的?

其實,從萎縮性胃炎到胃癌,所謂的「幾步」不錯,中間可能經歷「不典型增生、腸化生」這些病變,但過程一般都非常漫長。

就是說,這貌似簡單的幾步,還有很長很長的距離,如果把這些階段誇大為「稍微邁幾步就能變成胃癌」而讓人擔心,當然是言過其實。

有的人不放心,胃部不舒服的症狀一時沒有好轉,就開始尋求各種偏方、秘方,勞民傷財,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只要按照醫生的囑咐重視它,定期監測,就沒什麼好怕的。

讓胃炎止步,日常怎麼做?

解決慢性胃炎的招不少,關鍵是做好其中一個還不夠,要全面調節。

保持好心情

其實有胃炎之後,重點並不是要把胃炎趕盡殺絕,因為只要吃東西,胃跟食物接觸,胃炎就可能發生,是免不了的。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對自己的胃好一點,把症狀減輕,讓自己活得舒服。

很多胃炎病人的焦慮、抑鬱情緒比其他人要嚴重,而不良的情緒會對胃部的血流、胃酸的分泌產生影響,導致胃炎的出現和加重。還容易陷入「情緒不好→各種胃不適→症狀讓情緒更不好→症狀更嚴重」這種惡性循環。

應該學會自我調節,及時舒緩,不要讓不良情緒長期影響自己。必要時應該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飲食規律

飲食要定時,細嚼慢咽,切忌狼吞虎咽。容易胃脹的人,可以少吃多餐。

注意衛生

導致胃炎的細菌幽門螺桿菌多是通過不幹凈的飲食感染的,注意飲食的衛生、勤洗手,可以大大減少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幾率。多吃新鮮蔬果,少吃腌熏食品。

戒菸酒

吸菸能使胃黏膜血管收縮導致胃黏膜血液循環不好,從而造成營養缺乏,還可導致膽汁反流,損傷胃黏膜,引起胃炎。

酒精可直接損傷胃黏膜,導致胃炎,嚴重的還會引起急性出血性胃炎。

慎用傷胃的藥物

吃藥時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果用藥之後胃特別不舒服,可以跟醫生商量改為飯後服用。不要隨意服用各種不良反應尚不明確的偏方、秘方。

把癌症擋在門外,要這樣檢查治療

正規檢查

當然,上面的調節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正規的就診還是必要的。胃鏡發現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需要注意這些:

中 - 重度萎縮並伴有腸化生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每 1 年左右隨訪一次,不伴有腸化生或異型增生的慢性萎縮性胃炎,可酌情安排內鏡和病理(取胃黏膜細胞檢查)復。

伴有輕 - 中度異型增生者縮短至每 6 個月左右複診一次。

重度異型增生患者證實後,行內鏡下治療或手術治療。

正規用藥

如果檢查有所發現,並且症狀需要儘早控制時,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藥物針對性治療:

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可以吃藥根治幽門螺桿菌之外,減輕胃部炎症,緩解症狀。

胃脹明顯的可以適當用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

胃反酸明顯的可以用抑酸及中和胃酸的藥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23555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