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魯塞爾正成為新的安樂死的中心」,德國《焦點》周刊21日稱, 去年,到比利時實施安樂死的歐盟遊客大增,達到2023人,比5年前激增一倍。根據規定,手持歐盟健康保險卡的遊客在比利時可以免費安樂死。
比利時於2002年將安樂死合法化,並於2013年將該法適用範圍延伸至兒童。布魯塞爾醫生維爾邁倫告訴歐洲媒體,五六年前還沒有太多遊客到當地求死,但現在人數不斷增加。這其中有許多法國人,因為法國不允許安樂死。維爾邁倫工作的布魯格曼大學醫院去年協助15名病人安樂死,其中7人是法國人。布魯塞爾的另一家醫療機構尤勒斯·博爾代研究所接待的130例安樂死諮詢中,有40例是法國人,占比超過1/3。
以往,歐盟患者尋求安樂死,常常傾向去瑞士。不過,在瑞士安樂死的花費高達5000歐元(約合3.7萬元人民幣)。近年來,歐盟健康保險覆蓋面放寬,病人在比利時安樂死不需自己付費,帳單由比利時寄到病人所在國報銷。而且,一周內就可進行安樂死。尋求安樂死的人大多在一種聚會氛圍中離世:開一瓶香檳、聽一段心儀的音樂,在所愛人的陪伴下離開世界。
目前已立法容許安樂死的地方有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和美國的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和蒙大拿州等地。
奧地利、丹麥、法國、德國、匈牙利、挪威、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和瑞士10國,允許「被動」安樂死,只准終止為延續個人生命而治療的做法。
比利時一名因為強姦及謀殺而被判終身監禁的囚犯,認為自己在國家得不到適當的精神治療而備受精神折磨,最終獲法官批准「安樂死」。這是比利時通過「安樂死」法例12年來,首次有囚犯獲准以這個方式告別世界。
現年50歲的范登布里肯(Frank van den Bleeken)童年時曾被性侵,聲稱自己無法在80年代犯下多宗性侵案件並殺死一名女子;已經在監獄度過30年。在獄中,他被證實不適宜入獄,因為他所犯的罪行,實際上是源於他的精神疾病。
由於比利時未有為在囚人士提供精神病患治療,他近3年來開始申請到荷蘭的精神病治療中心接受治療,但一直未能成功。他的律師表示,范登布里肯在這種處境下根本無法忍受,而他亦早已求死多年。
范登布里肯將於短期內被移送到一間醫院,接受「安樂死」。不過他的律師拒絕透露具體日期和地點。比利時在2002年起將安樂死合法化,到2013年更容許兒童安樂死。
弗朗西斯給妻子安妮喂水

弗朗西斯
比利時一對老夫婦年近九十,深受癌症等病痛折磨,彼此扶持走過幾十載。由於擔心其中一人離世後另外一人無法自理、生活孤寂,兩人決定明年一同接受安樂死。據新華社
陪伴彼此到盡頭
89歲的丈夫弗朗西斯患有前列腺癌,已經接受20年治療,如今一天都離不開嗎啡。妻子安妮86歲,耳聾眼半盲。由於年事已高,兩人身體毛病不斷,需要定期接受治療。平日裡,弗朗西斯和妻子相依為命,充當對方的眼睛、耳朵和雙手。他們總是一起逛街,因為兩人都害怕某天其中一個人可能再也回不了家。
這對老夫妻覺得在養老院頤養天年不切實際,因為他們微薄的養老金收入不足以支付養老院費用;住進看護中心的想法也被兩人否決,因為他們擔心一旦臥床不起,甚至可能連安樂死的力氣都沒有。左思右想,兩人決定明年2月3日結婚64周年紀念日當天安樂死,陪伴彼此到盡頭,了斷此生痛苦。
弗朗西斯說:「我們想一起走,因為我們都懼怕未來,」弗朗西斯說,「就是這麼簡單:我們對即將面臨的一切心懷恐懼。」而這種恐懼,是對獨自過活以及由此引發一系列後果的憂慮。
三名子女都支持
弗朗西斯告訴比利時一家網絡媒體,之所以選擇安樂死是因為自殺太可怕。按照他的說法,自殺需要勇氣。
弗朗西斯和安妮的選擇得到三名子女支持。55歲的兒子約翰·保羅已經為父母找到願意幫他們實施安樂死的醫生。弗朗西斯說,沒有兒子和女兒幫忙,他們的計劃不可能順利實施。
保羅認為,父母的選擇對所有人可能是「最佳方案」,因為一旦父母中某一方先離世,照顧另外一人的重擔就完全落到三名子女身上,而他們都沒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趕來照看病人不現實。
弗朗西斯的女兒說,父母討論安樂死計劃就如同討論一次外出度假,心情放鬆,並無悲戚。
許多專家擔心,免費安樂死可能滋長病人「輕生」,要求各國加強醫療保障。但也有專家呼籲,各國應創造條件讓病人在所在國安樂死。
據法新社等外國媒體2013年5月6日報道,比利時著名科學家、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克里斯蒂安·德·杜維的家屬5日宣布,杜維已於4日以安樂死的方式辭世,享年95歲。據悉,比利時於2002年將安樂死合法化,是繼荷蘭之後全球第二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
據介紹,杜維在自己家中跌倒後,便決定選擇自己結束生命,但是為了在家人圍繞下辭世,他一直撐到已定居美國的兒子5月初返回比利時陪伴左右後才離開人間。杜維的女兒弗朗索瓦斯·杜維告訴比利時《晚訊報》:「他安詳地離開我們,他在注射最後一劑藥劑前,拒絕服用抗焦慮藥物。他是帶著笑容跟我們道別後離世的。」
作為一名生物細胞學專家,德·杜維因其癌症研究成果,於1974年與同胞阿爾伯特·克勞德和美國科學家喬治帕拉德,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
德·杜維也是繼2008年辭世的比利時著名作家、用荷蘭語寫作的雨果·克勞斯之後,第二位選擇安樂死的比利時名人。
安樂死於2002年在比利時正式合法化。他們55歲的兒子John Paul請求醫生讓他的父母安樂死,但因為沒有理由這樣做,醫生拒絕了他。

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通過安樂死立法的國家。為了避免濫用安樂死,造成非正常的死亡,荷蘭安樂死合法化法案本身規定了非常嚴格的條件。即便如此,安樂死依然爭議不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2282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