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吃油,但都吃了什麼油?吃對了麼?是不是廚房裡只有一瓶油?其實,不同的烹調方式,適宜選用油的種類也不同哦~
本文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 於康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王 星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王 晶
一張表看懂咋吃油
烹飪方式 推薦油品種類 注意事項 燉煮菜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 耐熱性差,不適合煎炸,以燉煮為主 一般炒菜 花生油、米糠油等 耐熱性較好,基本可用於任何烹調方式 涼拌 橄欖油、茶籽油、芝麻油、亞麻籽油等 可以用來炒菜,但它們特有的香味使其在涼拌時更美味 少吃 棕櫚油、豬油、牛油、黃油等 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少吃
4種常用油,就要這樣用
1. 橄欖油
橄欖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的含量高達83%。單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對人體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患大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推薦
橄欖油應成為中老年人食用油的首選。
用法
橄欖油含有清淡香味,適合製作涼拌菜。
也可用水煮菜後,澆上橄欖油食用。
用橄欖油炒菜時,油溫不超過190攝氏度時,橄欖油不會受到影響。
用量
建議每天或隔日進食橄欖油,每日總量不超過35克。
2. 花生油
含有大量油酸、亞油酸、卵磷脂等營養成分,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40%。花生油價格相對於橄欖油低,且更耐高溫。
推薦
對價格敏感者,可用花生油作為主要烹調油。
用法
將炒菜鍋燒熱後倒入花生油,油燒到7至8分熱即可,避免出現燒到冒煙的程度。
用量
每日總量不超過25克。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中老年朋友每日不超過20克。
3. 豆油
豆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相對較低,約為20%左右。
推薦
豆油和橄欖油交替食用,可有效補充豆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的不足。
用法
將炒菜鍋燒熱後倒入豆油,微微燒熱後烹調。
用量
每日總量不超過25克。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中老年朋友每日不超過20克。
4. 菜籽油
人體對菜籽油的消化吸收率較高,但部分菜籽油中含有相對較高的芥酸,影響其營養價值。
推薦
儘量進食低芥酸菜籽油。
用法
將炒菜鍋燒熱後倒入菜籽油,並多燒一段時間,讓部分芥酸揮發掉。
用量
每日總量不超過25克。
3個錯最容易犯!
1長期只吃一種油
都說橄欖油極好,那我就把家裡的油換成橄欖油,別的油不吃了!這種想法可千萬要不得。
橄欖油富含油酸,其作為一種單不飽和脂肪酸,性質穩定,不容易被氧化,有利於心臟及血管健康。但是,不同油品營養也不同,像橄欖油中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低,平常只吃這一種油可不行!
橄欖油應與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以及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亞麻籽油換著吃。不能簡單認為只有橄欖油最好,其他油都不好也不用吃。
2油上加油
食用油作為純能量食品,過量使用會給人體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家用烹調油最好每日限制在25~30克/人(即家用的湯匙3湯匙左右)即可,可以按家裡人數算一算,注意不要攝入過量。
像老爸老媽吃慣了幾十年的香油,用橄欖油拌菜後感覺味道不夠濃,又滴了香油。但這樣很可能使一天的用油量超標,拌菜只用一種油即可。
3先倒油再開火
炒菜時,不要先倒油再開火、等油鍋冒煙才開始炒菜。油鍋冒煙時,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加患癌症風險。此外,蔬菜中的很多營養素也被破壞了。
正確做法是先把鍋燒熱,再倒油,這時就可以炒菜了,避免營養損失和產生致癌物。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