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聞之色變的「膽固醇」,其實有「好膽固醇」與「壞膽固醇」之分。其實膽固醇存在於身體所有細胞之中,它幫身體吸收包含脂肪在內的各種養份,並參與各種激素的製造,對於人體的整體運作非常重要。然而高膽固醇的症狀由於不甚明顯,往往被人體忽視,或誤以為是其他疾病所造成。事實上,膽固醇與肝臟、心血管的健康息息相關,當膽固醇累積在動脈壁時,更可能造成動脈硬化。如何判別自己是否有高膽固醇的風險呢?
體內累積高膽固醇的症狀
專家建議20歲之後應每年檢查自己的膽固醇血平,避免高膽固醇發展為其他更難控制的疾病,若同時或經常反覆出以下症狀,就應進一步檢查是否為高膽固醇:
肝臟與膽囊隱隱作痛
口臭、脹氣,消化不良,尤其是吃高脂肪食物時
排便困難,便秘
飯後無法克制睡意
蕁麻疹或皮膚瘙癢
頭痛、偏頭痛
平衡感下感,容易暈眩
身體發炎、四肢麻木
視力異常退化
行走或劇烈運動時焦燥煩悶
這些症狀很容易跟其他病症混淆,也可能在發作後自動消失,但如果你不確保自己有沒有膽固醇的問題,還是要前往醫院檢查。另外,平日應改變飲食習慣,才能穩定膽固醇並改善肝功能。

控制膽固醇必須這麼做
首先,你必須避免食用太多高脂肪與高熱量的食物,例如:
醃製肉類
紅肉
冷凍肉類
速食
蛋糕
加工食品
乳酪
黃油和蛋黃醬
蛋黃
相反的,平日應多攝取以下食物:
新鮮水果
蔬菜
豆
全穀類
低脂奶製品
橄欖油
瘦肉
深海魚類
亞麻籽
同時要改變烹調方式,盡量不吃油炸與燒烤類食物。畢竟在超過20歲之後,人體累積高膽醇的風險將會逐年增高,高膽固醇更是導致各種重大疾病的根本原因,不可不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